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1999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
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金融学 科目:货币银行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恒久性收入
2.流动性陷阱
3.货币政策时滞
4.金融压抑
5.联系汇率制
二、简述(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评价金融市场功能得以实现的理想条件。
2.简析“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量越多,银行体系的信用资金来源就越多”的提法。
3.实际生活中,在肯定货币能动作用的前提下,货币产出效应及扩张界限的常态是怎样的?
4.简述盯住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
三、论述在(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对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功效的评价,阐明在我国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
2.试述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的结构特征,及其对货币均衡的影响。
答案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
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金融学 科目:货币银行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恒久性收入:指人们在较长时期内取得的平均收入,它区别于带有偶然性的即时性收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收入。由于“恒久性收入”易于计算且具有稳定性,因而可以避免即时性收入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使货币需求函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在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当中,他不使用当前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而采用他在消费理论中提出的“恒久性收入”的概念代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解释变量中的四种资产——货币、债券、股票和非人力财富的总和即是人们持有的财富总额,其数值大致可以用恒久性收入y 作为代表性指标。因此,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在弗里德曼看来,在货币需求分析当中,究竟哪个决定性因素更重要,这要用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就可以用实证方法得以证明。对于货币需求,他最有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因而也是比较稳定的。
2.流动性陷阱: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