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国宏观经济建模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跨期优化,家户模型,生产模型,贸易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相当艰巨;加入WTO后,随着我国贸易的扩大,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学者们尝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预测、评估中国未来能源的需求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估贸易以及产业政策的效果。但其有效性及其准确性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和国民账户核算体系的完善程度。本研究首先总结阐述了中国宏观跨期优化计量模型的内容和构成。并以此为起点,初步构建了完整宏观跨期优化计量模型框架。具体来说,本文的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根据连续的投入产出表构建了33部门超越对数生产价格计量模型。采用超越对数相对于其它生产函数最主要的优点是要素的替代弹性不是固定常数,而是投入要素价格的函数。为了准确界定技术变化在生产中的作用,我们将技术变化分为“自治”的与“诱致”的两种。前者技术变化是时间的函数,与价格无关;后者技术变化是投入要素价格的函数。在估计方法方面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对生产价格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2.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按家户人口属性建立了异质性偏好的消费需求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消费者的理性预期。3.本研究的投资模型建立在完美预见或者说理性预期的基础上。在国内同类模型中首次结合两类动态方程来描述资本拥有者的行为。一类是向后看(backward-looking)的方程,主要是当前的资本存量是过去投资减去折旧的结果。另一类是向前看(forward-looking)的方程,它将利率和资本租赁价格以及资本利得(减去税收和折旧)连接起来。资本利得是通过资本存量的价格变动取得的。而资本存量的价格是向前看的,结合了未来收益和利率的预期。在模型中,总投资根据投资品的相对价格在33部门中分配。4.构建了33类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贸易模型。 5.首次根据Ramsey理论建立完整的跨期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模型分析了中国能源、贸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