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二元经济长期处在矛盾和摩擦之中,向一元的现代经济转换滞缓,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特征出发,通过对其形成原因的分析探讨,针对目前经济转换中的困难,结合历史教训,借鉴西方经验,从全局系统发展的新角度,提出了我国二元经济转换的经济发展战略,试图为我国经济结构转换提供一条新思路。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立足现状,探询成因。我国二元经济的现状呈现出增长的强烈反差、经济的高度分离及其分布的空间性特征。其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历史方面的、工业化道路方面的、体制方面的及地利因素方面的。其中对我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而在条件变化以后固守着这一战略就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力量。加之体制方面的原因,使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得以维持并凝固化。 第二部分,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危害很大,表现在:造成了农业落后、工业低效、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其中农业的落后已影响到了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改革以来虽有所松动和弱化,但没有从战略上作根本调整,使二元经济的发展面临困难。其深层障碍在于传统的发展战略制约着结构转换,直接困难在于农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结构转化的要求。如果不积极发展,排除困难,加快结构转换,固化的二元经济结构将仍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第三部分,提出二元经济的结构转化战略: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文章对战略的选择的依据、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肯定,并对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作后针对结构转化中的关键问题--改造传统农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①增加农业投入。通过建立农业投资机制、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及工农产品比价,来避免农业资金外流和投资的减少,保证农业所需资金。 ②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农业显然不如工业的劣势及我国农业的基础薄弱决定了我国农业应该受到保护。国际上的对农业实行低息贷款、订立目标价格、农产品储备政策及进口浮动税制度,我国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借鉴和采用。笔者认为其中的粮食储备政策更适合于我国,对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③搞好农村经济的整体调整。主要使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的调整及大力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一道农村经济向贸、工、农方向发展,使农业形成一个产业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以市场为龙头带动农户生产。并发挥农村工业的支柱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必须以改造传统农业为前提,进行劳动力的适当转移。其转移的方向主要是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疏导是劳动力顺利转移的保证。 文中强调指出了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农业部们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整个系统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全社会从观念上彻底更新、掘弃农业的发展只是应工业发展的万不得已的调整,只是在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时的阶段性的补救以及农业投入的增加只是对农民的恩赐而不是政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等传统观念,肯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以便从根本上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宽松的观念环境。认为农业的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工业腾飞的保证。从传统部门到现代部门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只是发展工业,可以忽视农业,恰恰相反,从过程到目标的实现,农业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元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不仅是指工业的现代化,而且也涵概了农业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