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把礼治思想做为贾谊思想的核心,并从礼治思想体系去把握贾谊的思想,这是本论文 在总结前贤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尝试。 贾谊礼治思想的提出,从客观上来说,一方面是贾谊对孔孟苟礼学思想的继承和总 结。孔子为了恢复周礼,引仁注礼,强调礼的行为规范作用,又引德注礼,宣扬礼教;孟子继 承孔子,也强调礼的自觉性,同时又提出坚持正确的礼;苟子则既强调礼的自觉,更注重礼 的法制作用。贾谊正是在孔孟荀的基础上既注重礼的制度作用,又强调礼的行为规范作 用。另一方面,也是贾谊对叔孙通和陆贾礼制建设的继承和升化。汉初、叔孙通为刘邦制 定了朝仪,陆贾则提出了仁义的政治主张。贾谊将叔孙通的礼仪升华为礼制和礼的行为规 范,又将陆贾的仁义主张归原于礼治。从主观上讲,贾谊既认识了秦亡的教训是“仁义不 施”,也看到了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众多的违礼现象,同时也看到了由于统治者自身素质 的差异必须实施礼教的重要性。 贾谊礼治思想的目的是确立一套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让人们自觉地去遵守,让统治 者去有效地操纵,其本质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达到社会统治长治久安的目 标。在贾谊看来,礼治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确定礼制,二是要标明礼制,三是要 遵守礼制,要“慎微”。礼治的贯彻实施,还有赖于社会各阶层要遵守礼制,要采取不同的措 施。对皇帝而言,一是对皇帝要实施礼教,二是要求皇帝必须遵循“恤下”“养民”“取用有时 节”的原则,三是要求皇帝必须遵循礼仪规范。对诸侯王,则要“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既要 分封诸侯,又不使其势力过大。对官吏,则要“廉丑礼节,以治君子”,要求他们“忠”“肾”, 对他们“无戮辱”对士是“求以道”,“待以敬’’注重士的作用,又强调要得“贤士”对民,强 调是“万世之本”,主张对民要讲信、爱民、慎刑。对匈奴,主张“建三表”,“设五饵” 贾谊主张礼治,并不否认其他统治方法。就礼法而言,贾谊认为礼法是针对不同情况 而实施的。“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法是互补的。法是礼推行的保障, 礼也是法的延续。礼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对不同等级的人处置上,贾谊主张对统治者要予 以讳饰。所谓“刑不至君子”,并不是不处罚统治者,只是在处罚时要给予面子。就礼仁而 言,贾谊认为,礼规范着仁,仁也体现着礼,礼仁是统一的。因此,贾谊既强调礼治也强调仁 治。 贾谊礼治思想的特点一是具有现实性,贾谊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二是 具有包容性,贾谊采纳了先秦以来各种有利于现实问题解决的思想观点。三是具有独创 性,贾谊礼治思想是先秦以来礼学的总结,也是对先秦以来的法家学说和黄老无为学说的 否定,是一个独特的新儒家思想体系。 贾谊礼治思想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中国皇帝制度建立之后第一个系统的皇帝政治 理论,为后世帝王统治提供了思想基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等一系列主张极大地巩固了 西汉中央集权制;其思想体系博采各家之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