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804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因变更

【答案】因变更即因变量,我们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并用y 来表示。我们用“”表示“引起”或“导致”。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或者说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或“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时,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比如; “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在实验研究中,因变量则是受实验刺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在调查研究中,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量。

2. 电话访问法

【答案】电话访问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

电话访问的一般做法是:根据调查目的的要求设计好电话访问的问卷表,并将问卷表按照“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的格式录入计算机; 在系统中设计好随机抽取电话号码的计算机程序; 挑选和培训一组电话访问调查员,这是电话访问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访问员实际开展电话访问。

电话访问法的主要优点如下:

(1)十分迅速;

(2)相对简便易行,也比较省钱,特别是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调查,电话访问的效果更好;

(3)十分便于对调查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它使得电话访问的质量比当面访问更容易得到保证。 电话访问法的不足如下:

(1)被调查者的选取及代表性方面的困难:

(2)调查的时间不能太长,通常情况下控制在10分钟以内比较合适。因此,访问时间的不充分性客观上制约了电话访问这种方式所收集的资料的广度和深度。

3. 李克特量表

【答案】李克特量表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 分别记为1, 2, 3, 4, 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4. 实地研究

【答案】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也是一种理论建构型的研究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即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且要在其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所研究的现象。

5. 统计值

【答案】统计值又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由于从一个相同的总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抽样设计得到若干个不同的样本,所以,从每一个样本中所得到的估计量,都只是总体的许多个可能的估计量中的一个。抽样设计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使所抽出的样本的估计量接近总体的参数值。

二、思考与实践

6. 如何理解“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与“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答案】(1)“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的则是这样的一种观察角色,它要求观察者既能够成为群体的一员,又能在不暴露研究者身份的情况下询问问题。这是一种要求研究者采取虚伪的角色的情形。

这样的角色将允许研究者看起来是好奇的,同时又可以在群体成员不知道研究者所做工作的真正性质的情况下,询问许多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但在实际社会研究中,采取这种角色进行参与观察的并不多见。原因可能是作家、记者等类似的角色与社会研究者的角色,对于被观察的群体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2)“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是这样一种角色,他的研究者的身份是被所研究和观察的群体知道的,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研究人员。他是以这种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研究群体或社区中进行观察的。

参与观察法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研究者生活在所研究的对象、群体以及社区中间,对许多现象都能够得到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他还能够公开地询问他想了解的任何问题,可收集到许多采用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资料。而参与观察的最大不足就是被观察的人们会十分现实地感觉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参与观察者在客观上必然会影响到被观察对象的行为。

7. 举例简述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答案】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1)澄清与界定概念

概念的澄清与界定是用来解决概念名义定义的内涵问题,即相当于划定了概念内涵的具体范围。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以便可以对这些定义进行分类。

②决定一个定义。定义方式的选择应该以研究者进行具体的社会研究的需要为标准,哪种定义方式最适合研究的目的,就应该重点考虑这种定义方式。

(2)发展测量指标

发展测量指标是指寻找与概念内涵相对应的经验指标,使其转换为能具体观察和测量的事物。通常的做法是:

①列出概念的维度

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往往具有若干不同的方面或维度。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组复杂的现象,而不仅仅只对应于一个单纯的、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在界定概念的定义的同时,指出概念所具有的不同维度,对于概念的操作化,对于概念的测量指标的选择,以及对综合的理论的思考与分析都十分有用。

②建立测量指标

对于有些概念来说,建立测量指标是简单的。但是对于其他一些比较复杂、比较抽象的概念就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下列两种方式来发展概念的指标:

a. 寻找和利用前人己有的指标。利用前人的指标具有可与其他研究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的优点,同时,这种做法比每个研究者都发展一套自己特定的指标的做法,更有利于社会知识的积累和形成。

b. 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研究。这样做可以帮助研究者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用被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了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这都会对研究者发展出测量概念的指标提供极大的帮助。

8. 安排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按照什么样的规则? 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何在。

【答案】问卷中问题的前后顺序及相互间的联系,既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结果,又会影响到调查的顺利进行。安排问卷中问题的次序的常用规则及理由如下:

(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问卷最开头的几个问题一定要相当简单,回答起来一定要非常容易。这样可以给回答者一种轻松的、方便的感觉,以便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如果一开始填写,回答者就感到很费力,很难填写,那么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如果开头的一批问题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填答问卷的兴趣,那么调查便可能较顺利地进行:相反,如果开头部分的问题比较敏感,一开始就直接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