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22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描述性研究
【答案】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它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1)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2)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
(3)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通常是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
(4)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初步的“探测”的话,那么,描述性研究则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的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
2. 实地观察
【答案】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者在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观察。实地观察通常是一种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或仪器的观察。
3. 判断抽样
【答案】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这种抽样首先要确定抽样标准。由于标准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此法的运用结果如何往往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际经验以及对对象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
判断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
4.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答案】“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或公开的观察者的角色是指研究者的身份对十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所接受,允许他参与他们的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使研究者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的角色所具有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研究者能够相当公开地进行观察和询问他所关心的问题,受到的限制较少。其主要缺点是由于被观察的人们十分现实地感觉到他们正在被观察,所以,他们的行为、活动往往受到影响,表现出不正常的情况。
5. 测量的效度
【答案】所谓测量的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所关注的问题是所测量的是否是希望测量的,也可以说,效度是指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
二、思考与实践
6. 举例说明挑选调查员时应考虑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答案】(1)挑选调查员的一般条件
一般条件是对调查员的一些基本要求,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
①诚实与认真。诚实是指不弄虚作假,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调查的结果。认真则是要求不马虎、不敷衍。
②兴趣与能力。调查工作本身并不一定使每位调查员都感到有趣,重要的是调查员要培养自己对调查工作的兴趣,如果不培养一定的兴趣,完全被动消极地去干,效果往往不好。无论是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还是交往能力,都是一个优秀调查员所不可缺少的。
③勤奋负责。调查工作的艰苦性,要求调查员具有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努力完成调查任务的高度责任心。
④谦虚耐心。这是对调查员工作态度的要求。谦虚体现在尊重被访者,耐心则体现为在访问中要耐心听完被访者的回答,即便他说得不恰当。同时也要耐心向被访者解释问题的含义,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来。
(2)挑选调查员的特殊条件
①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访对象的特点来考虑的。比如从研究主题来考虑,调查有关政治、经济问题时,应选择男性调查员为主,而在调查婚姻、家庭问题时则选择女性调查员更合适。又如从被访者的特点来考虑,当被访者为青年时,应尽量选择青年调查员; 而当被访对象主要为年龄较高、资历较深、影响力较大的人时,则应选择年龄较大的调查员。这意味着,所选的调查员在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背景条件上与被访者越接近越好。
②除了性别、年龄和地区几个方面外,教育程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的调查员,理解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也高些,应用各种调查技巧的能力也强些。但这不是绝对的。
7. 分析上述社会研究课题的来源,并评价它们的课题明确化工作。
【答案】社会研究的问题的主要来源有:①现实社会生活; ②个人特定经历; ③各种文献资料。
在实际选择一项研究问题时,要使一种最初的、粗略的、一般性问题,转变成为焦点集中的、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就必须进行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工作。
(1)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是指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2)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①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使所研究的问题明确化,可以采取先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将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的做法,通过不断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来达到这一目标。
②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对问题进行陈述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a. 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明白,同时,在对研究问题进行界定、陈述和明确化的过程中,最好能运用变量的语言,且采用提问的形式。一个常用且有效的提问形式是:“现象(或变量)A 与现象(或变量)B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b. 除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外,问题的陈述必须至少包括两个变量。
c. 问题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可检验的含义是指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不止一种回答。(具体例子略)
8. 文献研究方式区别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其他几种研究方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一它们都要接触研究对象,都要收集和使用直接从社会成员那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而文献研究方式则与它们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它的不介入性和无反应性,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去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图片、以及其他信息形式存在的第二手资料一一文献资料。
9. 到图书馆熟悉和查找社会学方面文献资料的方式和方法。
【答案】文献回顾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项主要的工作任务:
(1)查找相关的文献
社会研究最主要的文献来源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①相关的著作;
②相关的论文;
③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
(2)对文献进行选择
在选择阅读的文献时,可以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