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生物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摘要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轨。为顺应这一现代化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也正在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进行转变。  但是,具体怎样转变?怎样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做的很少。本文作者就针对这一方面,在初中生物课课堂教学中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研究。实验选择西安市第8中学初2OO4级中的两个班(甲、乙)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甲班为实验班,乙班为对照班。在实验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在对照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实验班的教学设计是作者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进行的具体设计。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等方面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后,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和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附表见正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什么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呢?  首先是不同设计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同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研究的重点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传递的设计,教师被看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知识的来源。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在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教好,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只强调了外部刺激而忽略了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的作用,教学活动不能为学习者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会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所以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的开展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学习方法就是被动的去听讲、去记忆知识,学生的思路单一,学习兴趣下降,主动思维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没有持久的学习动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这样设计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都得到加强。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的设计,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所以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情境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使学习者建立一个学习群体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群体的一员从而每一个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群体所共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去自主学习。  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设计中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潜能的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和想象的空间。许多具体的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操作中比传统教学设计的难度要大的多,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要准备好教学内容就可以操作了,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备好知识性的内容,为学生准备和创造条件,而且要提前和学生进行沟通,考虑他们设计方案。还要考虑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要帮助学生控制课堂节奏,解决一些突发事件。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要远远高于传统的教学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很广泛。这些对教师的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具体的操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这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参与的环境,将教学活动设计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初中生物课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加强,主动参与意识加强。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虽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操作模式都是从国外移植过来的,和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在运用教学设计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表现为理论超前,实践滞后。而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更缺乏具有实践价值的操作模式。本文中涉及的教学设计,就是作者结合生物课的学科特点,针对当前我国初中生物课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对怎样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环境进行了具体设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将具体的设计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研究了这种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方面的影口向。为在我国初中生物课中广泛开展主体性教学提供了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  但是,在本实验的具体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都是中心,而又不是唯一的中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把握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度”?怎样合理安排教师的角色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实验中所采用的教学设计是作者个人的教学设计,也只是在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的一个班中实施的,也只是选取某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教学设计中的许多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