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藏民族大学历史文献学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南方讲话
【答案】南方讲话是指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明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谈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2. 徐州会战
【答案】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1938年5月,为保全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主动放弃徐州,徐州会战结束。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3. 护国运动
【答案】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帝制的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引起各界人十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和国民党李烈钧等奔赴昆明,联络云南督军唐继尧于25口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次年蔡锷率军入川,与袁军激战。反袁号召深得人心,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通电促袁退位。北洋军阀对袁离异,帝国主义“警告”袁缓称帝。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企图回到总统地位,遭到各方拒绝。同年6月,袁忧愤死去。护国运动宣告结束。
4. 卢沟桥事变
【答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一起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的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又炮轰宛平城,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5. “一化三改”
【答案】“一化三改”是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简称。“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因此,也称“一体两翼”。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6. 反击右倾翻案风
【答案】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展的批判邓小平的运动。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整顿,是对“文革”以来一些错误政策比较系统的纠正,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1975年9月底,毛泽东决定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污蔑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的全面整顿工作和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并借机进行篡党夺权活动。这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把刚刚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再度推向停滞和倒退。
7. 七千人大会
【答案】七千人大会是指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8. 曹锟贿选
【答案】曹锟贿选是指1923年曹锟以巨额贿赂国会议员的历史事件。曹锟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随军去朝鲜,战后投靠袁世凯。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逼总统徐世昌下台,抬黎元洪继任总统。1923年黎元洪下台后,曹锟急于当总统,但当时议员大部分离京南下,总统“选举”无法进行。曹锟派人设立俱乐部,以40万元收买国会议长,并以五千到一万元不等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调动军警包围会场,迫使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曹锟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同时公布仓促炮制的《中华民国宪法》。直系独霸北京
,那届国会被称政权,民主丧失殆尽。曹锟贿选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时人称之“贿选总统”
,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为“猪仔国会”。
9. “三支两军”
【答案】“三支两军”是指人民解放军在文革中奉命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1966年12月31曰,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对大中学校革命师生进行短期军政训练的通知,此后军队开始执行军训任务。1967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广播电台问题的通知,广播电台由当地人民解放军实行军事管制,军队由此开始实行军管任务。不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文革小组又赋予人民解放军以支左、支农、支工的任务。全军大约有280多万指战员参加过三支两军的工作。在当时全国内乱的局面下,派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对稳定局势,减少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三支两军贯彻执行文革的指导思想,也带来一些消极后果。1972年后,各地、各单位,三支两军人员先后撤回部队。
10.经济特区
【答案】经济特区是指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沿海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如减免关税等,吸引外商和外资来投资办厂的现象。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又在海南设置了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一方面引进了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培养和锻炼了各种专门人才,发展了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在改变自身面貌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了内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论述题
11.中共十四大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答案】中共十四大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以下几点:
(1)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4年来的实践作出了基本总结。
(2)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的科学的概括,在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给力、根本任务等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概括。
(3)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
(4)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报告分析了国际形势,提出了我国的对外政策,还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
12.如何看待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
【答案】(1)国民党军队是正面战场的主力,战争的主要形式是正规战、阵地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敌后战场的主力,战争的主要形式是游击战。双方各自独立,各有各的作战区域,战略上有配合。两个战场虽有冲突和斗争,但总的来说,中口矛盾是主要矛盾,两个战场以配合为主。
(2)国民党军队自始至终进行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保卫战,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消耗了大量敌人的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在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军
,打退了日军的若干正面进攻; 有时也有保存实力、战略战术指挥失当的问题。发动“冬季攻势”
战争后期,战场上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
(3)国民党军队也在敌后抗战,既是牵制打击日军的力量,也是和八路军、新四军搞摩擦的主力。国民党军队也曾经将正规军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在敌后进行几近纯军事性的潜伏、扰乱、破坏、牵制和消耗性的斗争,是在统一指挥下的从战略战术上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如鲁西北的范筑先、鲁中的沈鸿烈、江苏的韩德勤等。山西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国民政府在敌后兵力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的一块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