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历史系642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
,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十
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2. 伪满洲国
【答案】伪满洲国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三省后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
,宣布“满洲国”成立。因国民帝国主义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
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称为“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
,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
省承德市。
3.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答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春,在农村和部分城市基层单位开展的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为指导,为解决城市和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四不清而展开的运动。从1963年到1964年,在农村进行的叫“小四清”,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城市的称为“新五反”,即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1965年以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为“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基层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场运动的基本方面是错误的。它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的一次实践,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成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使“左”倾错误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社教运动中,毛泽东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为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4.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答案】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指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党对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进行的一次改造运动。中国共产党首先实行“包下来”政策,并通过进革命大学或参加社会民主改革实践,对他们实行革命的政治教育。这场运动主要在各级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进行。在政治上、思想上划清敌我界限的基础上,展开忠诚老实运动,号召师生向国家忠实地交代清楚自己的历史并检举所知的反革命分子。运动的总原则是启发自觉,
不追不逼,认真审查,宽大处理。通过运动,广大知识分子清除了旧思想的影响,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提高了爱国主义觉悟。但是,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此后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5. 黄炎培
【答案】黄炎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6. 四三会议
【答案】中国共产党把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作为领导内蒙古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中心环节,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1946年4月3日,联合会和东盟自治政府在承德召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即著名的“四三会议”)。会议一致决议:民族解放的方针是平等自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撤销东盟自治政府,改造蒙古武装,直属于人民解放军各军区统一领导和指挥。会议选举乌兰夫为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四三会议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者,从理论上、思想上解决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向、道路问题。从此,内蒙古人民的革命力量统一起来了,内蒙古各族人民投入到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7. 《中国之命运》
【答案】《中国之命运》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并于1943年3月发表,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依据。《中国之命运》公开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暗指中国共产
,该书比较完整地表述了蒋介石集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新式封建与变相军阀”
团的立场、观点及内外政策。《中国之命运》也是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新一轮反共的舆论准备。蒋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心理、伦理、社会、政治、经济五项建设,并在书中重复了对力行哲学的叙述,认为此哲学为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中国之命运》是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宣言书,也是中国法西斯主义的代表作。
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讲话》针对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文艺发展的情况,提出了文艺从属于政治并反过来影响政治的观点和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阐述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源泉、文艺的批评标准以,及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问题,系统地回答了当时文艺运动中许多有争论的问题。《讲话》对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以后的革命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镇压反革命
【答案】镇压反革命是1950年为打击反革命分子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治运动。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12月,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
,明确规定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1年10月为止条例》
基本结束,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10.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11.北京政变
【答案】北京政变是1924年直系将领玛玉祥在南方革命形势影响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10月22口夜,冯玉祥乘直奉两军在山海关一带拼杀时,秘密回师北京,控制了北京城,监禁了总统曹锟,发动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等宣布脱离直系军阀系统,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且月5日,国民军驱逐清废帝溥仪出宫。北京政变使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段祺瑞临时执政,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2.《(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党建刊物《共产党人》写的著名发刊词。发刊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以来在党的建设上的历史,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以及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是主要阐述了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各自的基本问题之间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共产党十几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