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综合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残疾人福利
【答案】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按残疾人福利的领域来划分,一般包括残疾人生活保障、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文化和社会环境。按残疾人福利提供的方式来划分,残疾人福利通常包括残疾人福利制度和残疾人福利服务。
2. 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其要点如下: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3. 企业年金
【答案】企业年金又称职业年金,它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和经济实力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实质上是对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种补充。
4. 大同社会论
【答案】大同社会论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用精炼的语言首先提出并描绘了“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则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 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同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 在生产方面则是人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劳动,所有的社会成员均有生活保障等。大同社会论的核心内容既涉及到社会制度,更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5. 人口政策
【答案】人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采取直接干预、调节和影响人口数量(包括鼓励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人口分布等而制定的法令、措施、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人口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变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着以人作为参与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社会保障制度。
6. 社会福利企业
【答案】社会福利企业是指为满足本单位职工基本的或特殊的生活需要,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而提供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福利补贴的企业单位。福利项目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货币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如生活困难补助、上下班交通补贴、房租补贴、水电费补贴、冬季宿舍取暖补贴、夏季防暑降温费、书报费、托儿补助费、独生子女费等; 二是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如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店、缝纫店、洗衣房等; 三是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如图书馆、阅览室、俱乐部、文化宫、体育场,以及开展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
7. 制度型福利
【答案】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沃伦斯基和莱博克斯提出根据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将社会福利制度划分为“残补型’,和“制度型”两种类型。制度型福利将社会福利服务当作了工业社会一种正常的功能,以提供制度化的、针对全体人民的普遍福利为标志,被视为正常的和第一线的危机预防系统,强调社会福利优先解决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补充以必要的补救性选择服务。
8. 效率
【答案】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通常用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来描述; 第二阶段是可持续的综合效率,仍体现了人类对效率的追求,但增加了生态、环境对效率的制约条件,丰富了效率的内涵; 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的效率,又称“后工业效率”,指通讯和计算机的网络化使传统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保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制度自身运行成本的节约以及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二、简答题
9. 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了哪些社会保险法令,其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有何意义?
【答案】(1)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了:1883年《职工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社会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三部法律。
(2)19世纪80年代德国颁布的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意义有:
①德国颁布的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社会保险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②德国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的颁布对世界其他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其他各国执政者将建立新的安全机制与保障机制提到重要位置来考虑,从而促使能够适应下业补会需要的各种社会保险制度成为新的政策选择。
③德国社会保险法的一些规定与模式为其他国家所借鉴,影响深远。
10.社会保障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保障的特征主要包括:
(1)公平性特征
①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②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③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并非以不讲效率为条件。
(2)社会化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制度的开放性; ②筹资社会化; ③服务社会化; ④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可以肯定,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还会进一步强化其社会化特色,这既是社会保障责任由社会分担的需要,也是这一制度提高效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福利性特征
主要表现如下:
①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
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换言之,凡所得大于所费即具有了福利性。因此,社会保障的福利性特征,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除社会保障参与或受益群体外,政府、雇主及社会各界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个人的生活保障责任。福利性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决定了社会保障虽然可以引进一定的市场机制,但它在本质上却是市场机制无法调控的。因此,可以自由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与水平问题,并适当控制其范围与水平,但在政策实践中却不可能否定这一制度的福利性色彩。
(4)法制规范性特征
①社会保障具有法制规范性特征的原因:
a.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由于涉及国家、企业及其他法人团体与个人的权利、义务及经济利益,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依据,并借助政府的行政权力才能完成筹资的任务,没有完善的法制规范,便不会有社会保障制度稳定的财政基础,进而也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b. 作为一种社会稳定机制与利益调整机制,有关各力一的权利与义务亦必须由法律明确规范,并要求严格依法办事,没有法制规范,社会保障制度便可能滑出正常运行的轨道,因为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到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均是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
②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规范性具体体现即是法律的硬约束与政府的强势干预。尽管社会保障体系的强制性因民间参与程度的提升和政府责任的控制而存在着弱化趋势,但法制规范性这一特征将始终不会改变。
(5)多样性特征
①各国之间的国情差异与地域差异、各国之间的文化传统差异、各国国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差异与文化、价值偏好的差异等,均决定了多样性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