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谢赫赛义德叛乱是土耳其建国初期首次爆发的大规模的库尔德人反抗运动,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土耳其共和国激进的民族国家构建政策是此次叛乱爆发的原因。该叛乱是库尔德民族主义与土耳其民族主义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对决,这既是处于外围地区的库尔德斯坦对中央政府权威的挑战,也是两种认同和效忠关系的对峙,即库尔德人对部落和宗教势力的认同和原始效忠,新生的土耳其国家要求库尔德人忠诚于土耳其国家。
谢赫赛义德叛乱具有民族主义和宗教的双重性质,但较之于此前原初的库尔德人反叛,谢赫赛义德叛乱的现代民族主义成分陡增。“自由委员会(Azadi)”做出了发动库尔德人叛乱的决定,并以库尔德人独立建国为目标。叛乱由作为宗教首领的谢赫赛义德领导为此次库尔德人反抗披上了宗教的神圣外衣,恢复哈里发制度和保卫伊斯兰成为叛乱的另一目标。“自由委员会”与库尔德传统力量的结合建立了库尔德精英与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关系,即实现了库尔德民族主义与伊斯兰的嫁接。虽然这两种政治话语在谢赫赛义德叛乱中所乱扮演不同角色,但二者相互配合,大大促进了叛乱力量的组织动员。
土耳其政府却致力于同质民族国家的构建,并未对此次库尔德人叛乱进行充分反思,在镇压叛乱后的东部重建过程中仍然对库尔德人推行强制同化政策。库尔德人遭到排斥和驱逐并被迫西迁。这种极富暴力色彩的库尔德政策为土耳其库尔德人叛乱的反复爆发埋下了伏笔。
谢赫赛义德叛乱折射出库尔德人与土耳其早期民族国家构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安卡拉政府的世俗化和土耳其化政策激起了库尔德人的不满,进而导致谢赫赛义德叛乱的爆发,而叛乱对库尔德民族主义以及土耳其初期的内政和外交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土耳其政府在处理库尔德问题上的失误以及库尔德问题的跨界存在使得库尔德问题长期存在并持续挑战土耳其的民族国家构建。
本文共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谢赫赛义德叛乱爆发的原因。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发展以及共和国初期的世俗化和土耳其化改革构成此次库尔德人叛乱的主要原因。在论述库尔德民族主义时,本文追溯了19世纪后期的谢赫乌贝杜拉起义、20世纪初期的各种库尔德政治组织以及《色佛尔条约》的签订,分别概述了它们对库尔德民族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在分析土耳其初期的民族国家构建时,论述了以凯末尔为首的建国精英的土耳其民族国家观,其中一刀切式的全面世俗化和土耳其化的政策引发了库尔德人与土耳其人之间的冲突,这与独立战争时期的库尔德人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部分:论述谢赫赛义德叛乱的进程以及安卡拉政府的应对。本文将此次库尔德人叛乱分为准备和武装叛乱两个阶段。在叛乱的准备阶段着重分析库尔德精英组织“自由委员会”对谢赫赛义德叛乱的酝酿、组织和动员,指出此次库尔德人叛乱所具有的特点;在武装叛乱阶段重点探讨此次叛乱的具体进程以及安卡拉政府的应对:分析叛乱的爆发和过程,论述安卡拉政府采取派遣军队,出台相关法律,建立独立法庭等惩处和镇压叛乱分子的措施。在分析土耳其政府应对措施时,本文提到了安卡拉所发明的外部阴谋论,探讨了此次库尔德人叛乱所具有的外部维度。
第三部分:探讨谢赫赛义德叛乱的影响以及土耳其政府在镇压此次库尔德人叛乱后的东部重建。着重分析此次库尔德人叛乱对土耳其内政和外交的影响,指出安卡拉政府借镇压叛乱之机打击反对派,构建威权政治。土耳其对东部地区的战后重建亦是本章重点,分析安卡拉政府在东部重建中的政策和举措:土耳其政府强化了对东南部地区的同化政策,驱逐库尔德人,对库尔德人强行西迁。同时,加紧向东部地区迁移土耳其语居民,稀释东部地区的库尔德特性,减少库尔德人在这一地区的人口比例。文章认为土耳其在东部地区后续改造中的库尔德人政策导致库尔德人叛乱反复爆发。最后,文章探讨了此次叛乱所具有的多重性质及其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启示。
结语部分总结谢赫赛义德叛乱的原因、过程以及土耳其政府的应对,总结谢赫赛义德叛乱的影响,并根据以上总结探讨多民族政治单元中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