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633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2. 章句

【答案】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小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章句体虽不以解释词义为主,但它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这是应该注意的。

3.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4.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二、简答题

5. 你如何看待词、语素和短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请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例子简要阐述。

【答案】(1)词、语素和短语之间的差别

①三者的含义不同

a.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b.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 它既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

单位。

c.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包括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它是由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②月者的语法作用不同

a. 从词的定义来看,用能否“独立运用”(单说单用)来区分语素和词,用是不是“最小的”(不能扩展)来区分词和短语。例如:他又来送信了。“他、来、送、信”都能够单说,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余下的“又”能单独做句法成分,“了”能单独起语法作用,即可以单用,也是词。这种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就是剩余法。所以句子中的成词语素只要不与别的语素组词,便都是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词。

b. 区分词和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不论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可以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开关”作为一种电器的名称,是一个词,在“我买了一个开关”这个句子里,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如果分开,例如“这种装置开和关都很自由”,“开、关”成了表示动作的两个词,同合在一起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了。同理,“骑兵”不能扩展,是一个词,“骑马”可以扩展(“骑了一匹马”),便是短语。“头痛”,在“这件事,我很头痛”中不能扩展,是一个词; 在“我今天头痛”中,可以扩展成“我今天头真痛”,便是短语。这种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或插入法。

(2)词、语素和短语之间的联系

语素、词和短语是语言的重要语法单位,分别是由较小的一层组合成较大的一层,由语素组成词,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短语,三者是不同层次的语法组合单位。如语素“鲜”、“花”组合成词“鲜花”,而这一次由可以和其他的词组合成短语——“美丽的鲜花”。

6. 根据所提供的发音条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单韵母

(1)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

(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

(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

(4)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

(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

(6)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

(7)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

【答案】(1)

(2)

(3)

(4)

(5)

(6)

(7)

7. 什么是语言的规范化?

【答案】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以现代汉语为例来说明语言的规范化:

(1)现代汉语语言规范化的内涵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一一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

①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主要是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所存在的少数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一些读法或用法作为规范,并加以推广;

②确定其中的另一些读法或用法是不规范的、应舍弃的,从而使汉语沿着健康和规范的道路向前发展,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有一致的标准。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结果

①确立基本标准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之后,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力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因此,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这是就整体说的,不是说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

②语音上,吸收北京语音的长处,去除土话成分

在北京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异读以及土话成分等,对于这类情况,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曾经加以审订。又如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音特别多,普通话没有必要全部吸收进来,应该吸收哪些,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确定下来。

③词汇上,吸收方言中的一些有特色的词汇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因为北方话地区很广,各地区使用的词也有分歧。有些地方性很强的词,说出来只有较小地区的人能懂,这就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里来。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汉语和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如何排除某些词存在的分歧现象,也是词汇规范化所要做的工作。

④语法规范上,吸收白话文的长处,去除不合理之处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的白话文作品,以及正式的文件、社论等就是这种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当然要以这种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不是特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