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869语言学基础与写作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态助词
【答案】动态助词是指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状态的助词,又称时态动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又称为“体”或“情貌”。常用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2. 语体
【答案】语体是指由于使用语言的社会场合或交际内容的不同,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产生的语言变体。语体可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类。口语语体又可分为:家常语体,即在家庭内部或熟人之间使用的语体; 正式语体,即在正式社交场合使用的语体; 典雅语体,即在隆重的公开集会和举行仪式时使用的语体等。书面语语体也可分为文学语体、科技语体、新闻报道语体等若干类。
3.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4. 语素文字
【答案】语素文字是记录语素的文字,又称表语文字。它用来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因而和语言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语素文字可以分解为字位,一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个字位代表几个语素和几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的情况。例如汉字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所以有人把汉字说成语素文字。汉字大都代表语素,表示语素之义带有语素之音。
二、简答题
5. 请说明汉语拼音中“y ”和“w ”的使用规律,并说明这两个字母的性质。
【答案】(1)使用y , w 的原则
①i 行零声母音节,i 如是韵头,一律把i 改写成Y ,如ya 、ye 、yao 、you 、yan 、yang 、yong ;i 如果是韵腹,在i 的前面加Y ,这只有三个音节:yi 、yin 、ying 。
②u 行零声母音节,u 如果是韵头,一律把u 改写成w ,如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w 如是韵腹,在u 前面加w ,这只有一个音节wu 。
(2)y , w 的性质是作为隔音字母,使音节界限明确。
6. 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_____解决了。
②彻底_____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③问题解决_____不彻底。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___解决。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___研究。
【答案】①问题彻底_____解决了。“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___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问题解决_____不彻底。“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___解决。“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___研究。“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7. 什么是音节? 音节结构分析的元辅音分析法来自何处? 有何特点。
【答案】(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发音时,每一次咽喉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2)音素有两类:元音和辅音。汉语音节一般都有元音。鼻辅音可在音节开头,也可在音节末尾。英语一个音节里还可以连续两三个辅音形成复辅音。
(3)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来自于西方的现代语音学。这种分析方法属于线性分析,可用于世界各种语言,包括汉语。
8. 比较下列各例的原文和改文,从辞格运用上谈谈为什么改文好。
①原文: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篷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
改文: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
(刘白羽《长江三日》)
②原文:四周的人挤得紧紧,皇帝要避没法避,想要蹲下来,缩做刺渭似的一团,也办不到。 改文:人围得风雨不透,皇帝东撞西窜,都被挡回来,他又想蹲下,学刺猖,缩成一个球,可
是办不到。
(叶圣陶《皇帝的新衣》)
③原文:武震一到桥头,先听见一片人声,鬼哭狼嚎地从桥南头滚过来,转眼就有无数朝鲜人从烟火里涌出来……
改文:武震一到桥头,先听见一片人声,连哭带叫地从桥南头滚过来……
(杨朔《三千里江山》)
【答案】①船上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叫帆,也称篷,把“帆”和“篷”合成一个词有点生硬,不好念,改用“帆”念起来就顺畅得多。“篷”是口语,如改用“篷”,就和下面的词语格调不一致了。
②原文用“四周的人挤得紧紧”,比较抽象; 改文用“人围得风雨不透”,是夸张说法,更好地描绘出人多的情态。原文用“缩做刺猾似的一团”,是比喻,也具体,但“一团”比较笼统; 改文用“学刺猖,缩成一个球”仍是比喻,但形象生动得多。
③原文中的“鬼哭狼嚎”,纯为贬义,不能用来比喻描绘朝鲜老百姓从焰火里逃出来的情景。改用中性词语“连哭带叫”,就比较贴切,符合实际。
三、判断题
9. 某些儿化韵母发音时主要元音带有鼻化色彩。
【答案】正确
【解析】“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时由于
-n ),舌头上翘,致使舌位又高又前的韵尾(-i 、发不成而丢失,同时使韵腹元音也受影响而“央化”
还使后鼻音韵尾(-ng )丢失而使韵腹元音“鼻音化”(使元音带鼻音色彩)。
10.语音的四种要素包括音长、音高、音色和音质。
【答案】错误
【解析】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色(又称为音质)被称为语音的四要素,其中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