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拒绝隔离治疗的甲类传染病病人,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的措施是() 对疫点进行卫生处理。 强制隔离治疗。 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在指定场所单独治疗。 划定疫点。
7个月患儿,发热咳嗽5天,近2天出现呕吐,3次/日,并惊厥3次,已接种卡介苗。查体:嗜睡,呼吸促,两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前囟饱满。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1800×106/L,中性80%,蛋白2g/L,糖1.2mmol/L,氯化物100mmol/L,涂片找菌(-),PPD直径5mm,此患儿最可能的诊断为() 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 病毒性脑炎,气管炎。 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 化脓性脑膜炎,肺炎。 脑脓肿,支气管炎。
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治疗间突然停药,可引起() 失眠。 精神萎靡。 失神发作。 抗癫痫用药量增加。 癫痫持续状态。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予以隔离治疗的是() 疑似传染病病人。 甲类传染病病人。 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
6个月婴儿,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经抗感染治疗后,脑脊液化验正常,但体温持续不退,并出现惊厥,最可能的情况为()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室管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脑膜下积液。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高热惊厥。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脓肿。
8个月小儿已诊断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并予抗生素治疗,但高热仍持续不退,惊厥频繁,神志不清,并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四肢肌张力增高,此时应考虑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