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美高考制度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美,高考制度,比较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的教育和高考的关系中出现了极大的不协调。教育不能有效地利用高考来促进合格的有素质的人才的培养;高考亦不能完全科学和有效地选择合适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中美两国的高考制度的不同来说明中国的高考制度究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及产生这种缺陷的根源。惟有正本清源才可能找出出路。 本文共分为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中美两国高考概况的介绍。第二部分是中美两国高考制度的对比。本文主要就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第一,中国与美国的高考制度首先在性质上就大不相同。美国的高考是选择性的而中国的高考是选拔性的。第二,两国高考的考试内容不同。美国的高考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一方面是大学学习所要具备的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中国的高考则侧重于知识的考察。跟着高考指挥棒转的基础教育于是只能以应试教育来取得上大学的通行证。第三,美国的考试机构和招生录取机构是分开的而中国则是由政府统一完成的。美国的考试机构是一些民间组织,政府对于这些机构很少有所作为。而这些考试机构的质量主要依靠市场、行业和法律三个因素来制约。由于大学是完全自主招生的,因此美国的大学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招收各种适合于自己校园文化的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在我国,由于这种统一的考试和招生录取的体制,导致了考试机构在没有竞争的压力下质量难以提高和大学办学的自主性受到压抑不能够招到适合自己特色的学生。第四,招生标准不同。中国的高考是唯分数论英雄的。美国的标准则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数仅仅是诸多标准中可供参考的一项而已。唯分数论的结果便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改革一直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 本文的第三部分就上述的问题作出了回答。通过上述比较和研究,可以发现美国高考制度中有许多我国的高考制度可以借鉴的地方。尽管我国高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但是显然不可能照搬美国的方式,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必须通过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模式来逐渐消除。在国力竞争以人才为重的今天和未来的社会,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实现大众化,即高考的选拔性向着选择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这要依靠办学方式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来实现。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改革高考的内容使之彻底以能力考察为立意,这样不仅可以为大学选拔出有创造能力的学习者,同时能够利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带动课改和教改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光靠上面的改革还不够,为了保证高考试题的质量,应该建立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考试机构与政府的考试机构形成竞争的局面,从而建构起一套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多层次的招生考试制度。而要改变高考的以分数定终生的局面和保证素质教育的彻底贯彻和执行,高考录取的标准必须以综合素质为主,高考分数为参考。这就需要尝试建立新的录取标准和评价体系。 显然,高考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一段时期,但是高考的改革的确刻不容缓。这也是此文的立意所在,只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