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815新闻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倒金字塔结构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指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其的特点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白的导语一般采用是“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2. “第二种翻译”

【答案】“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记者对于每个行业中的“行话”,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对此进行解释与说明。西方新闻学者在谈到改进新闻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不要用技术语言”。他们强调要用所有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在稿件中尽量删除一切技术词汇和含混不清的行话。而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报道,例如经济报道、科技报道等,更要对其中一些专业性内容与专业术语进行必要的通俗化“翻译”。对于这类报道,提高可读性的关键就在于作好“第二种翻译”。因为如果读者对报道中的基本术语感到陌生,势必造成阅读过程的中断,给接受信息带来障碍,也就谈不上传播效果。

3. 现场报道

【答案】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现场报道的特征是:主客观音响的同步性和不可分割性(主述与背景); 地点的不可变性; 即时性; 直观性与描述性。其优势是:有利于发挥广播短、平、快的优势; 有利于发挥广播的音响优势,能产生很强的现场感。短处是:地域跨度较大或时间跨度大的新闻内容,不适宜采用这种方式; 现场报道受报道形式的局限,往往容易表象化。

4. 预测性消息

【答案】预测性消息是指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预测性消息的优点是有助于科学决策,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能提醒人们关注长远利益。

5. 花絮

【答案】花絮是指描写性消息中的“简讯”,“单细胞”的新闻特写。篇幅一般比新闻素描更为短小,几十字、上百字而已。其文字风格也更为灵活,因而也更带个性色彩。花絮不同与新闻素描,从侧面入手,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可以说,它是用“边角碎料”作的“点缀”性文章。

6. 新闻写作

【答案】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写作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写作。狭义的新闻写作,一般仅指新闻报道方面各种体裁的写作。新闻报道主要“记事’,,新闻评论主要“记言”,但无论“记事”还是“记言”,它们都要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因此同属于新闻作品这个大家族。

7. 新闻事实

【答案】新闻事实,是指构成新闻报道内容所必需的各种具体材料的总和。新闻事实来自客观实际,是从采访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素材中提炼出来、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同时又是新闻题材赖以形成的基础。完整的新闻事实,既需要具有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和公众关注程度等特殊素质,也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过程、原因等新闻要素。

8. 叙述式导语

【答案】叙述式导语是用摘录或综合的力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这种类型的导语用足够生动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产生如同他们亲身目击事件的现场感。叙述式导语写作,使用小说的所有技巧,包括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

9. 《万国公报》

【答案】《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该报在内容上,用大量篇幅刊登时政评论,选录一周的《京报》,刊载商业行情,介绍科学知识; 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西方思想改造中国,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的控制之下。《万国公报》的读者对象由基督徒扩大为鼓吹中国变法的社会各界人士,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对于维新变法的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该报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其目的是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殖民化的道路发展。

10.解释性新闻

【答案】解释性新闻,是指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与其他新闻样式相比,解释性新闻的特点有:①从报道重点看,解释性新闻以报道“为什么”(WHY )这一新闻要素为基本出

发点和着眼点,重点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②解释性新闻属于新闻报道而不是评论文章。它用事实说话,通过提供背景性事实材料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说明和解释。

二、简答题

11.从近期报纸上找出优劣导语各5条,并说明认定其优劣的依据。

【答案】(1)优秀导语范例

①(美联社3月1日北京电)他充满孩子气的微笑出现在中国各大报纸上。最近,他每天晚上都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网上有数十个关于他的专题网站。

②(法新社日内瓦8月25日电)如果‘名大夫把日内瓦湖当作病人,那他下的诊断是:严重的慢性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③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④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pl},下午好! ’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晦,下午好! ”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⑤1974年,在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导语分析:

读者很容易被以上出彩、别具一格的新闻导语所吸引,有一种迫不及待想阅读下去的冲动。这就是导语所起的神奇功能。它就像商店的橱窗一样既展示精美商品,又招徕顾客购买,给人以明快夺目的感觉。

其实,不论哪种导语,它都是一块战略要地,用寸土寸金来形容都不为过。如果把一则新闻比做交响乐的话,那导语就是前奏部分,它为整体定下基调。在结构上,它是布局的中轴。上,它可连标题; 下,提擎主体一一标题依它而定,主体以它为轴心而展开。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曼切尔曾指出:“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写作导语了。”美国另一位新闻学家赫伯特,黑德甚至断言:“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2)欠妥导语案例

①“真想不到国内银行的服务也这么完备! ”近日,一位前来工商银行聊城市振兴路支行办理业务的外商深有感触地说。不久前,这位外商来聊城投资,振兴路支行立即为其“量身定制”了高水平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振兴路支行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在谋求发展上见成交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赞誉。

导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