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谈话实录型通讯

【答案】谈话实录型通讯是指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在叙事记述型通讯中,往往也会涉及人物之间、记者与被访者之间的对话,但它并不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出现。而在谈话实录型通讯中,谈话无疑是主角。谈话成为主角,包括以下两项含义:①谈话在文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构成整个文本; ②谈话在文本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谈话的质量决定着全篇的质量,谈话的成败决定着全篇成败。

2. “新闻腔”

【答案】新闻腔是指细节缺失、事例陈旧、语言呆板空洞、枯燥无味、刻板的新闻写作风格。具体表现为新闻写作中的“文件味”、“材料化”、“机关腔”倾向。外国记者把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语言称为“新闻腔”,主张新闻报道要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写作。“新闻腔”在我国的不少报道中还大量存在。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要解决以往“宣传文化”所留下的套话、空话,或者“政治行话”过多的毛病。在会议新闻、工作经验或者典型报道中,这个问题至今还比较明显。例如现在的报纸,还会见到某些使用频率很高的语言:“在……形势下”,“在……鼓舞下”,“在……基础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受到……的热烈欢迎”,“获得一致通过”等。重一点的表现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报刊、广播中天天向受众倾泻的语言,抽绎度极高、信息量极小、词汇重复绕缠纠结,语言学者们称它为“语言暴力”,它们极大地败坏新闻的声誉。

3. 解释性新闻

【答案】解释性新闻,是指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与其他新闻样式相比,解释性新闻的特点有:①从报道重点看,解释性新闻以报道“为什么”(WHY )这一新闻要素为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重点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②解释性新闻属于新闻报道而不是评论文章。它用事实说话,通过提供背景性事实材料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说明和解释。

4. 描写性消息

【答案】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一一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简笔勾勒。它主要的体裁形式包括:新闻素描、散文式新闻、花絮。它的功能包括: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5. 新闻事实

【答案】新闻事实,是指构成新闻报道内容所必需的各种具体材料的总和。新闻事实来自客观实际,是从采访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素材中提炼出来、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同时又是新闻题材赖以形成的基础。完整的新闻事实,既需要具有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和公众关注程度等特殊素质,也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过程、原因等新闻要素。

6. 透视感

【答案】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它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特写的目的是把新闻事实“镜头化”了以后,对读者产生更强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体味其中的神韵与精髓。因此,它虽然摄取与描写的只是新闻事实的一个片断、一个剖面,但这个片断、这个剖面,应该具备透视全局性或者本质性内容的功能。

7. 连续报道

【答案】连续报道是指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持续的报道,使受众对报道对象和内容有完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此类报道可分为进行式连续报道与反应式连续报道。前者往往用来报道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处于“正在进行时”的事件,以事物的连续性和时间的先后为着眼点,不断地发表多篇报道; 后者往往是重要的、典型的事件、人物或问题经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不同反应,然后将这些“反应”报道出。

8. 事件专访

【答案】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问。它主要是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见证人来“复原”与“剖析”新闻事件的。在事件专访中,“事”处于中心位置,人是配角。事件专访的主旨不是为了表现人,而是通过被采访者之口来报道“事”。

9. 弥补性现场采访

【答案】这种采访一般不是预知的事件。记者闻风而至时,已时过境迁。但事件却为广大读者所关心。如果不报道现场情景,会令读者大失所望。例如,车祸发生后看现场; 凶杀惨案过后访惨案现场; 水灾过后再现被冲毁的家园等。对于这种有弥补性质的现场采访,如果注意观察、验证、捕捉事发当时的现场情景,事件过后的遗留痕迹以及及时采访当事人、见证者,同样可以起到“再现”现场的作用,使人产生触景生情、如临其境之感,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10.路透通讯社

【答案】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①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 ②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至今,路透社对于自己的定位仍首先是“商业和专业信息的信息源”。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

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二、简答题

11.在我国,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品质?

【答案】(1)广播电视节目的含义。

广播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结构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2)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品质

①舆论导向正确,符合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力一针,富有时代特色; 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而且传播迅速及时,深受群众欢迎,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新闻媒介能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真理之声、正义之声,能不能正确传达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舆论监督,而是要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和质量。正确的舆论监督,就是新闻媒介审时度势,采用恰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将某些社会矛盾、问题、现象揭示出来。

②题材重要,主题鲜明,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 在新闻价值中,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人们天生就对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感兴趣。抓好一个重大选题,要从多侧面、多角度选材,要多工种、多环节配合,使其具有相应的表现手段,具有深刻的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内容真实,细节准确,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这是新闻真实性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中的事实小仅要准确,而且要全面客观,要符合事物的总体面貌。

④信息含量丰富,内涵深刻,能给人以较多的思考和启迪。新闻作品应当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这是受众的普遍要求。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有才能的记者往往能比其他记者采集到有关这个事件的多种信息。例如,报道国际贸易谈判,有的记者只报道当事双方何时何地举行了有关某项争端的谈判的信息,而有的记者却不限于此,还提供了争议焦点,哪些问题取得进展或达成协议,哪些问题还在讨价还价的信息等。

⑤作品应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时效性是指从事件发生到新闻发布之间的时间差。时宜性是指新闻报道在考虑时效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发布的时机,即选择所发布的新闻对社会能产生最佳效果时报道。对于可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和能作出快速反应的突发事件,只要符合全局利益,就要抢发快发。当时效性与真实性或时宜性相矛盾时,则应舍时效而取真实或时宜。

⑥作品应富于创新意识,体现媒体特色。创新意识在新闻作品中表现在创意新、角度新、形式新、语言新、运用新颖的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但究竟如何创新,不同的新闻媒体也都各有侧重点。文字作品的侧重点是精心打磨语言,广播作品是在音响上作文章,电视则应以形象取胜。应该看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的知识水平、审美品位不断提高,新闻工作如果不去创新,陈袭旧有模式,是不会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