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劳动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的这个观点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不仅是社会中最受压迫的阶级,而且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3)总述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 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卞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

【答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

(1)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①矛盾是普遍是指事物都具有矛盾,无处不有,矛盾无时不在。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世界上万事万物之所以各不相同,就是由于它们所包含的矛盾具有其特殊性。

(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总之,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如果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那就必然失败。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

3. 真理的具体性

【答案】真理的具体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它就不再是真理。

(1)黑格尔的观点

脱离条件的抽象真理是不存在的。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批评了抽象真理的观点,明确提出了具体真理的概念,并认为如果真理是抽象的,则它就是不真的,健康的人类理性趋向于具体的东西。黑格尔认为具体真理是理性的要求,是绝对观念的要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他明确了真理的条件性,肯定了真理的具体性。

(2)马克思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吸收了黑格尔有关具体真理的思想,从认识论与辩证法统一的高度揭示了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是主观和客观在一定具体范围内和一定具体条件下的统一。经过科学抽象的真理,是反映了事物的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真理,不是僵死的教条,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公式,而是具体真理。

具体真理是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这并不是否定真理的普遍性。任何真理都有普遍性,只是这种普遍性是有其条件和范围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普遍性。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它就是正确的、普遍适用的。具体真理是包含着具体历史条件的丰富的普遍性。

4. 意识的起源及其本质

【答案】马克思主义以彻底唯物的、实践的、辩证的观点对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作出了合理的理解。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关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的起源

①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意识不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但它在自然界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前提,即物质形态普遍的反映特性。生物的这种反映能力和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最初的低级反映形式是植物和原生动物的刺激感应性,而后是脊椎动物的感觉,再来是高级哺乳动物的动物心理,其进一步发展到灵长目的类人猿,就达到了动物反映能力的最高水平即产生了意识的萌芽。这说明了人的意识的产生和人类的产生一样,是同自然界合乎规律的长期演化发展方向相联系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是感觉产生的主要物质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器官,是它的物质承担者,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的发生,离不开人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形态的形成。主客体相互作用时,信息通过耳、眼、

鼻、舌、身各感官转化为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把兴奋传导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活动,产生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绪等意识活动。

③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与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工具系统的使用和不断发展。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客观世界,必须达到对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掌握,这就需要有一种高于动物心理的、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意识的参与。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促进大脑组织结构的完善和机能的加强,意识就通过劳动在从动物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产生了出来。

④语言是意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人类意识或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得以可能的存在形式。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是一种共同的活动,需要人们之间互相交流。语言的产生使人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并使人的思想能够互相交流。劳动和语言不仅是人类意识得以产生的主要推动力,还是人类意识不断发展并日趋复杂和严密的主要推动力。

(4)意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作出了科学的理解和规定,认为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是意识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上深刻地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是在客观性基础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它既反对夸大意识形式主观性而否定意识内容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定意识的主观性而导致抹杀物质与意识区别的庸俗唯物主义,反对忽视意识主观性的机械唯物主义倾向。

5. 简述《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要内容。

【答案】(1)简述

《历史与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1885~1971)的早期哲学著作,这本书引起争论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端。本书的主要精神是恢复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辩证法,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但他在书中犯了把异化与物化混为一谈的理论失误。

(2)主要内容

在书中,卢卡奇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后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的范畴”、“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物化”等一系列概念,并使“阶级意识问题”在本书中占据相当主要的地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①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是指一种方法,即辩证的方法。而坚持辩证法是唯一能再现和把握现实的途径,即具体的总体性。在卢卡奇看来,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没有了解马克思的出发点是德国古典哲学。在卢卡奇看来,这个辩证法的特征有:

a. 是主客体的辩证法,辩证法的来源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修正主义者主张面对客观事实,是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的表现,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远离了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