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东省培养单位南海海洋研究所838环境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肠肝循环

【答案】肠肝循环是指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的现象。这些物质呈高脂溶性,包含胆汁中的原形污染物或污染物代谢结合物在肠道经代谢转化而复得的原形污染物。能进行肠肝循环的污染物,通常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2. 生物富集因子/生物浓缩因子

【答案】生物富集因子又称生物浓缩系数,是指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与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之比,

即式中,BCF 为生物浓缩系数

;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为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3. 生物转运

【答案】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根据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饮。

4. 谷胱甘肽结合

【答案】谷胱甘肽结合是指在相应转移酶催化下谷胱甘肽中的半胱氨酸及乙酰辅酶A 的乙酰基,将以N-乙酰半胱氨酸基形式加到有机卤化物(氟除外)、环氧化合物、强酸酯、芳香烃、烯等亲电化合物的碳原子上,形成巯基尿酸结合物。谷胱甘肽结合,有力地解除了对机体有害亲电化合物的毒性。

二、简答题

5. 简述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组成和相互转化规律。【答案】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组成和相互转化规律如下:

(1)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6. 简述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因素。

【答案】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二次污染问题. 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影响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

(1)盐浓度升高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能把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这是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的主要途径。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好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下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铁、锰等全部或部分溶解,被其吸附的或与之共存的重金属离子也被解析出来。

(3)降低

降低值

:的升高而降低。其原因既有离子的竞争吸附作值,使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溶解,的竞争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析量。在一般情况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随着反应体系

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的浓度往往很高。

(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用,也有金属在低pH 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以及配合物的溶解等。因此,在受纳酸性废水排

天然或人为的配合剂使用量的增加,可使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形态存在,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下来。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能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从而引起重金属从沉积物中迁移到动、植物体内可能沿着食物链进一步富集,或者直接进入水体,或者通过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进入水体。

7. 简述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答案】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如下:

(1)从概念上讲,分配作用是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吸附作用是指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对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2)分配作用的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而吸附作用的是非线性的。

(3)分配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比吸附过程小。

(4)分配作用中不存在竞争吸附,而吸附作用存在竞争吸附。

(5)分配作用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吸附作用主要为化学键力。

三、论述题

8. 绿色化学的12条原理及特点。

【答案】绿色化学的12条原理及特点如下:

(1)预防

防止产生废弃物比在它产生后再处理或清除更好。

(2)原子经济性

设计合成方法时,应尽可能使用于生产加工过程的材料都进入最后的产品中。

(3)无害(或少害)的化学合成

所设计的合成方法应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小的或没有毒性。

(4)设计无危险的化学品

化学产品应该设计为使其有效地显示所期望的功能而毒性最小。

(5)安全的溶剂和助剂

所使用的辅助物质包括溶剂、分离试剂和其他物品,当使用时都应是无害的。

(6)设计要讲求能效

化学加工过程的能源要求应该考虑它们的环境的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节省。如果可能,合成方法应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

(7)使用可再生的原料

当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原料和加工厂粗料都应可再生。

(8)减少衍生物

如果可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利用衍生化反应。因为,此种步骤需要添加额外的试剂并且可能产生废弃物。

(9)催化作用

采用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化学计量学的助剂要优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