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双面电弧焊接(DSAW)工艺是一种新型高效焊接方法。本文在双面电弧焊接工艺试验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双面电弧焊接电磁场及热过程特征,分析了双面电弧作用下的熔透、穿透机制。研究成果对于双面电弧焊接工艺过程控制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常规焊接电源进行串联改造,建立了单电源双面电弧焊接工艺系统,对5052铝合金进行了水平位置双面电弧焊接工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双面电弧焊接工艺具有焊接效率高、熔深能力大、热输入量小等特点。由于双侧热源对称作用,降低了接头变形及裂纹倾向。对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熔池塌陷行为进行了分析,定义了“优化焊接阶段”下熔池表面作用力平衡方程,建立了双面电弧焊接工艺优化模型,推导了准熔透状态及准塌陷状态下焊接热输入的函数表达,获得了“优化焊接阶段”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的调控范围。建立了双面电弧焊接电磁场分析本构方程,利用有限元法对双面电弧焊接进行电磁物理分析,计算了DSAW工艺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电磁力等物理场量,研究了DSAW工艺提高焊缝熔深的物理机理。研究发现,双面电弧焊接工件上下表面间电势梯度大,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克服“趋肤效应”影响,在工件中心区形成柱状输运通道,经电场力加速的载流子对工件垂直热冲击作用增大。同时,电流密度在工件厚度方向产生聚集现象,由此导致更为明显的电磁收缩效应,使电弧有效作用半径减小,能量密度提高,熔深能力增强。在双面电弧焊接电磁物理分析基础上,对双面热源作用下工件内部的传热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双面热源动态累积效应及正热阻效应作用下,在焊缝中心区域形成热聚集区。热聚集区促使双面热源间产生互吸效应,加速工件中心区的熔化,并直接导致“临近崩溃现象”出现。临界崩溃厚度与“糊状区”(Mushy区)宽度有关。以“临近崩溃现象”为界,双面电弧作用下的工件熔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未熔透阶段,采用分离热源法建立的抛物线衰减高斯柱体热源模型,能够很好反映该阶段双面热源的作用特点,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熔透阶段,考虑焊缝厚度方向峰值热流的衰减特征,采用统一热源法建立了双曲线型旋转体热源模型。研究了电磁场与热过程共同作用下的双面电弧焊接熔透、穿透机制。研究表明,在熔透型双面电弧焊接工艺中,双侧热源集中作用在工件中心区形成热聚集区,热聚集区引导双侧热源在该区域形成强化传热效果,并最终导致双侧熔池瞬时熔透。同时,电磁力、浮力驱动的液态金属流动对熔池底部形成“热挖掘作用”,对熔池内部对流传热产生强化效果,使中间未熔层逐渐减薄,有利于双侧熔池快速熔透。在双面电弧强化传热基础上辅以高速等离子射流冲击作用,可以使熔池表面射流坑逐渐向工件内部扩展,并最终实现穿孔,焊缝出现穿透现象。等离子射流的热冲击作用是导致熔池穿透的重要原因。穿透型双面电弧焊接中,焊接电流主要通过匙孔路径进行传输,引导等离子弧流入匙孔,等离子弧在电磁压缩、匙孔压缩作用下能量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穿过匙孔的压缩等离子弧对等离子射流产生的能量补偿作用,提升其穿透能力;同时形成的体积内热源产生强化传热作用,推动固液界面向工件内部扩展,有利于形成更大深宽比的焊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