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工程大学建筑构造(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
【答案】(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①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对建筑构造的影响包括自然界和人为的影响因素,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a. 外界作用力
外界作用力包括人、家具和设备、结构自重,风力、地震力以及雨雪荷载等。
b. 地域气候条件
建筑所处地域的气候条件,如日照、温度、湿度、风霜雨雪、冰冻、地下水等对建筑构造影响很大。
c. 人为因素
如火灾、机械振动、噪声、撞击等的影响,在建筑构造上需采取防火、防振和隔声等相应的措施。
②使用者的需求
a. 使用者的生理需求主要是人体活动对构造实体及空间环境与尺度的需求,如门洞、窗台及栏杆的高度,走道、楼梯、踏步的高宽,家具设备尺寸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热、声、光物理环境和尺度等。
b. 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则主要是使用者对构造实体、细部和空间尺度的审美心理需求。
③建筑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条件指建筑所处地区的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等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构造技术也在进步。建筑构造做法不能脱离一定的建筑技术条件。根据地区的不同和差别,应注意在采取先进技术的同时采取适宜的建筑技术。
④建筑经济因素
建筑经济因素对建筑构造的影响,主要是指特定建筑的造价要求对建筑装修标准和建筑构造的影响。标准高的建筑,其装修质量和档次要求高,构造做法考宄。反之,建筑构造只能采取一般的简单做法。
(2)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繁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设计时需分清主次和轻重,权衡利弊而求得妥善处理。
①坚固买用
在构造方案上首先应考虑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的整体承载力和刚度,安全可靠,经久耐用。构造细部则需在保证强度、刚度和安全可靠的同时,满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
②技术适宜
建筑构造设计应该从地域技术条件出发,在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实际。
③经济合理
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应考虑经济合理,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就地取材,注意节约材料,降低能耗,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
④美观大方
建筑构造设计要考虑美观大方,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注意细部的美学表达。
2. 变形缝有哪几种形式?在设置时三者有何一般要求?
【答案】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形式。
(1)伸缩缝
伸缩缝要求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可不分开。
(2)沉降缝
设置沉降缝的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都要断开,沉降缝两侧应各有基础和墙体,以满足沉降和伸缩的双重需要。
(3)防震缝
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基础可不断开,但平面较复杂或结构需要时也可断开。防震缝一般应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但当地震区需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按防震缝构造要求处理。通常情况下,伸缩缝的缝宽最小,防震缝最大。
3. 试比较几种常用隔墙的特点。
【答案】(1)块材隔墙
块材隔墙是用普通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块材砌筑而成,常用的有普通砖隔墙和砌块隔墙。
①半砖隔墙
半砖隔墙用普通砖顺砌,砌筑砂浆宜大于M2.5。坚固耐久,有一定的隔声能力,但自重大,湿作业多,施工麻烦。
②砌块隔墙
a. 为减少隔墙的重量,可采用质轻块大的各种砌块,常用的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水泥炉渣空心砖等砌筑的隔墙。
b. 砌块隔墙厚度较薄,需采取加强稳定性的措施。
③框架填充墙
a. 填充墙是用砖或轻质混凝土块材砌筑在结构框架梁柱之间的墙体,既可用于外墙,也可用于内墙,施工顺序为框架完工后砌填充墙体。
b. 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应有良好的连接,以利将其自重传递给框架支承,其加固稳定措施与半
砖隔墙类似。
(2)轻骨架隔墙
轻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
①骨架
常用的骨架有木骨架和轻钢骨架。轻钢骨架有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整体性好、易于加工和大批量生产,还可根据需要拆卸和组装的优点。
②面层
轻骨架隔墙的面层一般为人造板材面层,常用的有木质板材、石膏板、硅酸钙板、水泥平板等几类。
(3)板材隔墙
板材隔墙是指单板高度相当于房间净高,面积较大,且不依赖骨架,直接装配而成的隔墙。常用的是轻质条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和各种复合板材等。
①轻质条板隔墙
常用的有玻纤增强水泥条板、钢丝增强水泥条板、增强石膏空心条板、轻骨料混凝土条板。 ②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隔墙
由水泥、石灰、砂、矿渣等加发泡剂经原料处理、配料浇注、切割、蒸压养护工序制成的,板的块型较大,生产时需要根据其用途配置不同的经防锈处理的钢筋网片,可用于外墙、内墙和屋面。
③复合板材隔墙
由几种材料制成的多层板材为复合板材。有石棉水泥板、石膏板、铝板、树脂板、硬质纤维板、压型钢板等。具有强度高,耐火性、防水性、隔声性能好的优点。
4. 台阶与坡道的构造要求?
【答案】(1)台阶
①台阶尺度
由于台阶处于室外,台阶踏步宽度应比楼梯踏步宽度大一些,使坡度平缓,以提高行走舒适度。其踏步高(h )一般在100〜150mm 左右,踏步宽(b )在300〜400mm 左右,步数根据室内外高差确定。
②台阶面层
由于台阶位于易受雨水侵蚀的环境之中,需慎重考虑防滑和抗风化问题。其面层材料应选择防滑和耐久的材料,如水泥石屑、斩假石(剁斧石)、天然石材、防滑地面砖等。
③台阶垫层
步数较少的台阶,其垫层做法与地面垫层做法类似。一般采用素土夯实后按台阶形状尺寸做C15混凝土垫层或砖石垫层。 标准较高的或地基土质较差的还可在垫层下加铺一层碎砖或碎石层。
(2)坡道
①坡道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