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432统计学[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正态分布所描述的随机现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许多随机现象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答案】(1)正态分布所描述的随机现象具有如下特点: ①正态曲线的图形是关于的对称钟形曲线,且峰值在处;
②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均值和标准差一旦确定,正态分布的具体形式也就唯一确定,不同参数取值的 正态分布构成一个完整的“正态分布族”。
③正态分布的均值可以是实数轴上的任意数值,它决定正态曲线的具体位置,标准差相同而均值不同 的正态曲线在坐标轴上体现为水平位移。 ④正态分布的标准差
⑤当为大于零的实数,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_”或“扁平”程度。越大,正态曲线 越扁平;越小,正态曲线越陡峭。 的取值向横轴左右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时,正态曲线的左右两个尾端也无限渐近横轴,但理论上永远不会与之相父。
⑥与其他连续型随机变量相同,正态随机变量在特定区间上的取值概率由正态曲线下的面积给出,而且其曲线下的总面积等于1。
(2)如果原有总体是正态分布,那么,无论样本量的大小,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若原有 总体的分布是非正态分布,随着样本量的增大(通常要求
方差为总体方差的,不论原来的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将趋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数学期望为总体均值这就是统计上著名的中心极限定理。因此许多随机现象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2. 要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时,为什么不作两两比较,而用方差分析方法?
【答案】方差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检验的效率,同时由于它是将所有的样本信息结合在一起,也增加了分析的可靠性。
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时,如果作两两比较,则需要进行多次的检验。随着增加个体显著性检验的次数,偶然因素导致差别的可能性也会増加(并非均值真的存在差别)。而方差分析方法则是同时考虑所有的样本,因此排除了错误累积的概率,从而避免拒绝一个真实的原假设。
3. 全概率公式与逆概率公式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答案】(1)全概率公式为:
其中
,
是互不相容的事件且
第 2 页,共 53 页 如果对于某一复杂事件A 的概率,能够构造合适的完备事件组,使得这些事件的概率和给定这些
事件下A 的条件概率较易于确定,就可以用全概率公式。
(2)逆概率公式也称贝叶斯公式,即
式中:表示完备事件组。
中每个事件的逆概率公式是要在事件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来计算完备事件组
发生概率。
4. 简述假设检验的过程。
【答案】假设检验的过程如下:
(1)根据所研宄问题的要求提出原假设(或称为零假设、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确定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为拒绝假设检验是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2)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确定适当的检验统计量,确定统计量的分布,并由假设计算其数值。
(3)根据统计量确定值,做出统计推断。根据计算的统计量,查阅相应的统计表,确定值,以值与显著性水平比较,若
5. 什么是指数?它有哪些性质?
下一些性质:
(1)相对性。指数是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它可以度量一个变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相对变化,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或数量指数。它也可以反映一组变量的综合变动,比如综合物价指数是根据一组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并给每种商品的相对数定以不同权数计算出来的,这种指数称为综合指数。另外根据对比两变量所处的是不同时间还是不同空间,它们计算出来的指数分时间性指数和区域性指数。
(2)综合性。综合性说明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由一组变量或项目综合对比形成的。比如,由若干种商品和服务构成的一组消费项目,通过综合后计算价格指数,以反映消费价格的综合变动水平。
(3)平均性。平均性含义有二:一是指数进行比较的综合数量是作为个别量的一个代表,这本身就具有平均的性质;二是两个综合量对比形成的指数反映了个别量的平均变动水平,比如物价指数反映了多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平均变动水平。
6. 利用增长率分析时间序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在应用増长率分析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增长率。这是因为对这样的序列计算
第 3 页,共 53 页 则拒绝接受
若则不拒绝 【答案】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它有如
增长率,要么不符合数学公理,要么无法解释其实际意义;
(2)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就增长率论増长率,要注意增长率与绝对水平的结合分析。
7. 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在编制加权综合指数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统计学中,一般把相乘以后使得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直接相加的指标的那个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或同度量系数。
在编制指数时,对于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可通过同度量因素把指标过渡到具有可加性。
8. 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构建综合评价指数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行理论研宄,其中包括统计指标理论以及统计指标体系的理论研宄,以便为确定所需的评价指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是否科学与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指标体系,首先应进行必要的定性研宄,对所研宄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尽量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意义的代表性指标;其次,应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以提高指标的客观性。
(3)评价方法研宄,主要包括综合评价指数的构造方法、指标的赋权方法以及各种评价方法的比较等。
9. 简述系数、c 系数、系数的各自特点。
【答案】(1)相关系数是描述
式为:式中,列联表数据相关程度最常用的一种相关系数。它的计算公《为列联表中的总频数,也即样本量。说系数适合
这个范围。
列联表的情况。C 系数的列联表,是因为对于
计算公式为:
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的系数可以控制在(2)列联相关系数又称列联系数,简称c 系数,主要用于大于
当列联表中的两个变量相互独立时,系数c=0, 但它不可能大于1。c 系数的特点是,其可能的最大值依赖于列联表的行数和列数,且随着R 和C 的增大而增大。
(3)克莱默提出了 V 系数。V 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当两个变量相互独立时,
果列联表中有一维为2,即
当两个变量完全相关时,所以V 的取值在之间。如则V 值就等于值。
第 4 页,共 53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