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不同运动方式所致足部疲劳对步态的影响

关键词:运动方式;足;疲劳;步态

  摘要

运动过程中,运动者在疲劳状态下易发生摔倒、足部扭伤和骨折等运动损伤,这可能是因为足部肌肉、神经的疲劳导致步态变化所引起的。因此,测量和分析运动疲劳后的步态变化,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训练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文献分别比较了长时间行走等运动疲劳前后的步态变化,发现在运动疲劳后,步态确实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运动方式所致足部疲劳对步态的影响。实验选取9名24-25岁的正常青年人(男性5人,女性4人)为受试对象,所有受试者身体健康,未接受过专业体育训练,无足部畸形、异常步态和严重足部创伤史,测试期间足踝关节活动正常,对实验均知情同意。以长跑、往返跑和变速跑作为三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利用足底压力测量平板,在三种不同运动方式所致疲劳状态前后,分别测量受试者的足底压力分布。然后以足底各个区域的峰值压力、冲量、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为特征参量,先分别比较双足在单一运动所致足部疲劳前后步态的差异,再分别比较三种不同运动方式所致足部疲劳后相互之间步态的差异,差异的显著性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运动所致的疲劳状态下,跖骨处的峰值压力都会增大,拇指处的峰值压力都会减小。不同之处表现为,在峰值压力方面,往返跑后足跟处的峰值压力较长跑与往返跑大;而变速跑与长跑相比,在跖骨处受到的压力更大。在接触时间方面表现为,往返跑后足跟与地面的接触时间要明显小于长跑后与变速跑后。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运动方式导致足部疲劳引起的步态变化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同运动方式中,下肢和足部各部分肌肉的疲劳程度不一样。这提示我们,对于不同的运动方式,要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率,必须分别考虑疲劳后步态变化的影响。在跑鞋等运动装备的优化设计方面,可能需要仔细考虑训练方式和训练阶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