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互动论

【答案】“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lism )是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其开创者是米德。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人类之所以认识自我,形成群体,构成社会,都是违过符号交流意义而进行的。

符号互动论建立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即个体基于对象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对对象采取行动,而这些意义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这些意义也通过个体的理解过程得到修正。由于行为具有符号意义,因此行为是社会科学的基本单位,行为是社会的,因为它由另一个个体来解释。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强调人际传播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罗杰斯指出:“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交互论的观点。”

2. 法兰克福学派

【答案】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是欧洲批判学派的理论渊源之一,其最初起源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社会研究所”。这一学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和现代西方文明,代表人物包括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等。

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学说由以下判断构成:(1)批判实证卞义,声称社会科学是一种虚伪意识,并不强调经验的资料收集工作。(2)批判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没有完全摆脱实证主义。(3)批判社会,因为社会具有引导个体对其状况采取虚假接受的态度的非理性因素。

在信息传播和社会的问题上,法兰克福学派展示了大众文化的剥削性质。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剥削大众就像资本家所做的一样,根据能吸引大众并同时美化和宣传资本主义文化的标准化公式来出版和广播产品,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和技术的革新造成了人类的异化,奴役了人的思想,使公众丧失他们批判和抗争性的思想路线。

3. 认知不和谐理论

【答案】认知不和谐理论即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是所有一致性理论中最具概括性的理论; 研究任何认知之间的关系; 费斯廷格认为,“单独考虑知识的两个要素,如果根据一个要素可以得出另一个要素的对立面,这两个要素便处于不和谐的

关系中。”

4. 媒介责任理论

【答案】媒介责任理论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中体现职业伦理规范,在新闻传播中尊重公民人格尊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履行公共文化使命,不传播可能给观众带来伤害的信息。在媒介责任理论中,社会责任从来就与自由报道同时存在。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新闻报道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然权利”,而是以承担相应义务为基础的“道德权利”,要求媒介在对社会负责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媒体有责任从公共利益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也是大多数国家赋予新闻业的首要责任。在迅速发布新闻后,能否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进展,不仅将决定报道的质量,展现媒体的持续和深度报道能力,也是媒体的专业品质和水准的体现,更是履行媒介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5. 互文性

【答案】“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即在一个文本之内引用、融入、指涉其他文本。互文性的提出扩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化了人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诞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沦,己经大大突破了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批评术语的范围,它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注重将外在的影响和力量文本化,一切语境无论是政治的、历史的,或社会的、心理的都变成了互文本,这样文本性代替了文学,互文性取代了传统,自主、自足的文学观念也随之被打破。互文性理论将解构主义的、新历史主义的,乃至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的合理因素都纳入了其体系之内,从而也使自身在0释上具有了多向度的可能。

二、简答题

6. 简要回答什么是对真实的社会建构。

【答案】(1)社会学家塔奇曼在她所著的《制作新闻》一书中,认为新闻是对真实的社会建构。

(2)这本书基于作者10年间在新闻编辑部门的一系列亲身参与观察和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访谈而成。塔奇曼认为,制造新闻的行为,是建构事实本身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建构事实图景的行为。她认为,新闻是法定机构的同盟者,同样使现状合法化。

(3)塔奇曼将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组织与公司资本主义的出现联系在一起。她认为,新闻是一种社会资源,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建构限制了人们对当代生活的分析思考。她认为:“通过新闻的常规动作,通过认定新闻专业工作者具有裁定知识、表述新闻事实的权利,新闻使社会现状合法化”

7. 什么是潜意识说服? 你队为能够证明或证伪这个理论吗?

【答案】(1)1957年《广告时代》刊登了广告专家维卡里做的潜意识说服的实验。他在电影中每隔5秒,将长度为1/3000秒的信息插入电影,分别写着“吃爆米花”、“喝可乐”。因为这些讯息出现速度很快,人眼虽然受到了光的刺激,但是意识根本无法感觉到其存在,所以被称为潜意识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