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之中国文化概论(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西藏在( )时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A. 唐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解析】公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沿袭至今的省制,其中新设立岭北(蒙古)、辽阳(东北)、甘肃、云南四行省,西藏也在此时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2. 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指的是( )。

A.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C. 《论语》《孟子》《荀子》《列子》

D. 《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

【答案】B

【解析】南宋时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习儒学的入门读物,这才开始有“四书”之称。

3.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家学派都要通过办学来扩大影响,于是私学高度繁盛,其中以( )两大学派的私学规模最大。

A. 墨、阴阳

B. 儒、法

C. 儒、道

D. 儒、墨

【答案】D

【解析】最早的私学创立者是孔子,他的儒学注重诗、书、礼、乐,同时重视言、德、政、文等才能的培养。与儒学并行的还有墨学,墨学重视实际生产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对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的研究。

4. 中国古人对四季有不同的感受和描述,也因此产生了专门描写四季景色、风物的词,比如“惠风”就是用来描写( )的。

A. 春风

B. 夏风

C. 秋风

D. 冬风

【答案】A

【解析】古书中对春夏二季的评价很高,如春天又称“芳春”、“青春”、“阳春”; 景称为“媚景”、“和景”、“韶景”; 风称为“柔风”、“惠风”; 时称为“嘉时”,辰称为“良辰”:夏天称为“朱夏”、“炎夏”:风称为“炎风”等。

5. 《清明上河图》是( )所作。

A. 阎立本

B. 韩干

C. 张择端

D. 吴道子

【答案】C

【解析】宋代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大量出现,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由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它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6. 人们把乡土气息较浓的烹饪精品称为“名特小吃”,如北京的测羊肉、西安的羊肉泡膜、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广州的( )等。

A. 佛跳墙

B. 龙虎斗

C. 灯影牛肉

D. 小桃园鸡汤

【答案】B

【解析】龙虎斗又名“豹狸烩三蛇”、“龙虎风大烩”、“菊花龙虎凤”,是闻名中外的广东传统名菜,是用蛇为主料的羹汤菜,精工细作,配料作样,肉嫩香滑,异常鲜美。

7.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植物、花木,并以此寄托情感,比喻某种品格,中国也有“岁寒三友”之说,“岁寒三友”是指( )。

A. 松、柏、梅

B. 松、蓬、梅

C 松、竹、梅

D. 松、柳、梅

【答案】C

【解析】古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以“松、梅、竹”为“岁寒三友”

8. 中国戏剧发展到元朝时,己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了。自此,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拜月亭》《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优秀剧目,它们的作者分别是( )。

A. 关汉卿、汤显祖、洪升、孔尚任

B. 关汉卿、马致远、高则诚、沈憬

C. 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D. 白朴、汤显祖、王实甫、孔尚任

【答案】A

【解析】关汉卿剧本现存的还有18个,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调风月》等。汤显祖在创作上主张写情,其中以《牡丹亭》的影响最大。洪升的《长生殿》,通过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唐代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歌颂了一批忠臣义士的爱国精神。孔尚任的《桃花扇》,通过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小王朝覆灭的历史,塑造了李香君刚强正育、深明大义、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9. 长江的源头是( )。

A. 雅鲁藏布江

B. 澜沧江

C. 怒江

D. 鸭绿江

【答案】A

【解析】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位于西藏自治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全长3848公里,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夕,,是长江的源头。

10.“青莲居士”是谁的号? ( )

A. 李白

B. 杜甫

C. 自居易

D. 欧阳修

【答案】A

【解析】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又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