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人民主权理论

【答案】人民民主主权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理论成果,认为人民拥有主权,国家的主权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因此,人民对国家有天然监督权。人民民主论是人类在对政治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并经检验为真理的认识,它是对“家天下”和野蛮政治的否定,这种观念显然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较好的解释权力来源的观点。该理论认为,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没有人民主权就不可能有政府权力。政府是人民缔结契约、转让权力的结果;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行政管理者只是人民权利的具体执行者,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必须承担维护人民权利的义务; 为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侵犯民权,人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监督政府行为; 在公共权力体系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政府的各种行为。

2. 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

【答案】行政信息微观管理职能主要指各政府部门内管理机构对本部门行政信息实施具体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在行政信息宏观管理的指导下,根据本部门行政信息利用需求,合理开发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行政信息的采集、组织、检索、开发、传播和服务等,实现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

3. 行政组织法治

【答案】行政组织法治是指要严格按相关法律规范管理行政机构的设立、职能和职权配置、行政编制和管理幅度、管理方式;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及相互关系,处理各级政府间、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4. 伍德罗,威尔逊《行政之研究》

【答案】伍德罗·威尔逊,美国著名学者,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1887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业大学《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也因此被认为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认为:

①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力一面。

②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

③国家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就从结构上否定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这一观点后来被古德诺发展成系统的理论,并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此外,威尔逊还论及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尽管《行政学之研究》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一也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因其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因而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

5. 办公室管理

【答案】办公室管理是行政流程的综合性管理,有较强的协调性、中枢性和业务性。办公室管理即依据办公室内在活动机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办公室中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四个要素:①明确的组织目标; ②服从自己目标的运转方式; ③管理人员; ④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

6. 标准化

【答案】中国国家标准(GB3935.1—1996)中标准化含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常见的标准分类方法包括层次、性质和对象分类法三种。层次分类法,是按标准发生作用的有效范围进行分类,把标准分为不同层次,又称标准级别。从世界范围来看,标准层次分为国际、区域性、国家、行业、地方与企业标准。中国目前将标准分为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四级。

7. 政府形象

【答案】政府形象是公众心目中对政府的政策表现、公务员言行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也是政府组织的外部风貌、内部特征以及全部活动状况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的心理反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政府形象是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统一; ②政府形象是政府自我设计与人民期望形象的统一; ③政府形象是行为事实与公关宣传的统一。政府形象最终取决于公众对政府的感觉和评价。

8.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其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它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二、简答题

9. 简述行政沟通的内容。

【答案】(1)行政沟通是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2)沟通内容:行政信息

沟通内容与行政活动

①行政信息是整个行政活动的基本元素,也是重要的软资源。

②行政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决策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能否以有效、及时、真实、全面的行政信息为依据。

③行政信息是确保行政执行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行政执行是通过反馈不断与决策层保持联系的过程。行政信息内容连续和反馈,整个行政执行过程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始终与决策指令保持一致,达到预期目的。

10.现代社会必须进行行政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行政改革是行政主体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变革的过程。

(1)行政改革之所以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

①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政府必须对传统行政职能和行政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各国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引起各国政府对本国竞争力的高度重视。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行政改革成为当代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②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管理的需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发展经挤、加强政府管理改革的中心任务。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管理制度、政策、机制和方式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法规、监督、廉政、民主制度等,从而较好地调节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间的矛盾。

③行政改革是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当代科技发展是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灵活、高效、公开和透明政府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政府作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为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行政职权合理划分,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组织机构的精干高效,人事制度、领导制度的不断完善,行政法规、行政制度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等诸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行政改革才得以实现。

综上,无论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行政改革都成为当今国家发展的一种趋势。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行政改革,以期实现行政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2)由于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政府包办一切的惯性,而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要求政府从原有的大操大办的角色转变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角色上来,因此,这就迫切要求转变原有的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职能角色,而更多地转向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因此,我国行政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抓住了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角色错位的关键所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才能从根本上矫正我国政府的角色,才能使行政改革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