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变革已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后现代”等等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代名词,与社会的变化相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顺应这一潮流的必然结果。而文化和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文化对课程的影响非常的重要,考察一下国际和国内的重大课程变革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总结出,文化的不和谐是引致课程变革的重要原因。本文对于课程文化的研究,正是基于课程变革经验的总结,正是如今“课程问题”研究发展的必然。我国目前正轰轰烈烈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一种文化观的视角来看,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再生的过程。所以课程文化的变革研究,是一种崭新的研究课程理论状态的勇敢挑战,一方面可以拓宽课程理论问题研究的视野、视角,另一方面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有建设性的作用。
回顾并审察我国“课程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缺憾和问题。课程文化的文化性、教育性、人性被遮蔽和湮没,使得课程文化离它赖以存在的教育性和文化性越来越远,只有文化之表而没有文化之实。课程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憾使得其变革成为可能,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的发展更是增强了变革的产生。只有通过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文化才能适应学校教育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以及“人”的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本文以“变革”为出发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文化为对象,采用“文献法”和“历史法”,回顾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与缺憾,这是变革的内部因素,其次,社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课程文化的变革。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发展的方向以及应然的状态,最后论述课程文化得以变革的保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期望为新基础教育课程文化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回答何谓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笔者认为课程文化主要指的是课程的精神文化,是课程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与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课程的选择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基础教育课程文化是给“课程文化”加了个定语,特别指的是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具有文化所特有的文化性,又具有课程本身所特有的教育性,文化是人创造的,课程是为人设置的,因而课程文化还应有“人性”。
即课程文化包括文化性、教育性和人性三方面的特性。
第二章,主要阐明基础教课程文化变革的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一:外部原因:社会的急促发展要求课程文化的变革。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对其有重要作用的课程文化发生变革;二是内部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文化本身存在的不足:即文化性的忽视、教育性的流失与人性的消亡。
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之上,分析课程文化变革的方向,具体包括:发展文化性,淡化功利性,倡导民主性。
第四章,在以上三章的基础之上,论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应然状态。包括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与课程实施文化,三者都应当体现课程文化的三个特性。
第五章,则为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得以变革的保障,包括思想保障和制度保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