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侨大学文学院721汉语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 受事主语

【答案】受事主语是指动作接受者的主语,即当某一动词充当谓语时,由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充当的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狼咬死了。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涵义比一般也要宽泛一些,只要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都是受事。

3. 偏旁

【答案】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位、

,,,都是偏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口”“偏、翩、篇、匾”中的“扁”

旁。

4.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5. 非主谓句

【答案】非主谓句是指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可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几类。

,例如“有情况! ”“要下雨了”等句子都是非主谓句的典型。

6.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7.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8. 复句

【答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称作分句,复句中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用关联词语和语序来表达。根据分句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又分作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又称等立复句、等立句、衡分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偏正复句又称偏正句、主从复句,是指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复句。

二、简答题

9. 在对现代汉语副词的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把副词归入实词; 第二种意见是把副词归入虚词; 第三种意见是把副词看作半虚半实的词。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

【答案】(1)词类的划分

①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②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2)而副词是一类用以修饰名词以外词语和整个句子的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起修饰或者说明作用。

(3)学者观点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它是实词还是虚词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的看法不一,之所以有这些分歧及不同见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用来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而已。

①1981年,姚麟园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中就讲了副词两边分的情况:

就意义来说,有的副词,例如,“将要”、“马上”,比较实在; 有的副词,例如,“难道”、“竟”,就不那么实在。副词虽然能作句子成分,但从来不作基本成分,多数只能作状语,个别的可以作补语……这样,副词就被归在虚词里。

凡是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如动宾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等等)的词都是实词,不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的词都是虚词。而所有的副词都可以跟动词或者形容词构成偏正关系,例如,“马上出发”“十分迅速”。因此,副词就被看作实词。

②近年来有些著作,如胡裕树1993年主编的《现代汉语》使用说明中写到:

依照我们上述划分虚实的标准,副词自然该归入实词。这样处理至少有两点好处:第一,标准简单明确,容易掌握; 第二,让代词专代实词,比较合理。

③黄伯荣、廖序东1991年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把副词的语法特征归纳为三点。a. 都能做状语; 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补语; b. 只有“不’,、“没有”、“也许”等少数副词是可以单说的; c. 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些可以将复句紧缩成单句。简言之,也是把副词归于实词。

(4)结论(注:答题时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一般认为,实词是意义比较实在,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词。虚词是意义虚化,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副词,相对名动形来说,意义虚化; 但是与介词、助词等不同,又可作句法成分。侧重意义的虚实,就把副词划为虚词。侧重句法功能,就把副词划为实词。以前,还有学者认为,副词是半实半虚词。

正由于副词内部相当庞大复杂,既有表示性能、程度、情态、方式的,也有表示时间、范围、关联、语气的,还有肯定与否定的等多种不同情形。因此,副词的归类问题,有人认为它是虚词,也有人认为它是实词。我觉得,各不相同的观点都是出于各不相同的分析方法,但都不会影响我们继续高频率的正常使用副词。

10.近几年,网络上开始流行“囧”“槑”“烎”等字。你怎么看待这些符号的性质? 它们未来的发展将会如何? 请运用语言文字理论进行分析。

【答案】(1)“囧”“槑”“烎”等符号具有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预定俗成的,没有本质上的必然的联系。

①“囧”是一个象形字,它就像一张脸,里面的“八”像下垂的眉眼,“口”就像张开的嘴巴,于是这一表情就被网民赋予了以上诸多含义,在网络上可以表达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失望等诸多意义。

②“槑’,,从结构上分析,它是由两个“呆”构成的,网民称此“比呆还呆”,它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是形容词。

③“烎”拆分开即为“开火”,它表达一种特殊的竞技心态,成为网民们形容“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流行语,既传神,又达意。

(2)网络语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统语言的纯度被网络语言稀释的时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