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江大学专门史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天津条约》
【答案】《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和27日,,桂良、花沙纳同英、法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有:①英、法公使驻北京;②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地为通商口岸;③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通商;外国商船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④修改关税税则;⑤中国向英国、法国分别赔款银400万两和200万两。⑥同时规定,条约的批准书一年以后在北京互换。《天津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2. 盛世才
【答案】盛世才(1895年~1970年),字晋庸,原名振甲,又字德三,辽宁开原人,属汉军旗人。中央军校第九分校(新疆分校)上将主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上将参议。中华民国陆军上将,自1933年到1944年间全面控制着新疆的军事、政治,号称“新疆王”。1949年后到台湾,1970年病逝于台北。
3. 《(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党建刊物《共产党人》写的著名发刊词。发刊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以来在党的建设上的历史,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以及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是主要阐述了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各自的基本问题之间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共产党十几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4. 废两改元
【答案】废两改元是1933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3月8日,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中央造币厂从3月起开铸新银币,正面孙中山半身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这次货币改革结
束了中国几千年的银本位制,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局面。
5. 西山会议派
【答案】西山会议派是指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出席会议的仅有中央执行委员8人(占总数1/3)、候补委员3人、中央监察委员2人。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
“解雇顾问鲍罗廷”等反苏、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
并通电宣布停止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和国民党二大开会日期“应由本会决定”。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派的决议,决定永远开除邹鲁、谢持的党籍,对其他一些人给予警告处分。但西山会议派无视二大决议,仍非法召开会议,另立中央。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6. 中共八大路线
【答案】中国八大路线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八大上确立的路线,大会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在经济建设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7. 《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天朝田亩制度》是指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平分土地为核心,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力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推行了作期基层政权的乡官制度,没有实施平分土地和国库制度,而执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它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8. “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是指1911年5月8日清政府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而组成的以皇族为中心【答案】
的内阁。1911年5月,清廷发布内阁官制和任命总理、协理大臣以及各部大臣的上谕,宣布撤裁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任命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内阁协理大臣,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在13名内阁大臣中,皇族不仅充当了国务大臣,而且居于领导和多数地位。因
此一第一届责任内阁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出台,表明立宪运动完全失败,并引起了立宪派内部分化,部分人倾向革命。
9. 贞元六书
【答案】贞元六书,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是冯友兰于抗战时期所著《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六书的合称。其哲学思想是中国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的结合,其新理学把世界划分为二,一个是此岸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彼岸的“理世界”现实世界的实际的物,都是相对的料,他是第二性的,理世界是万理俱备,万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第一性。物不过是理之实现。在人生观上面,区分人的四种境界,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的人“体与物冥”、“万物皆备于我”,我即万理之主宰。
10.《申报》
【答案】《申报》是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的商业报纸。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09年,《申报》由美查公司转入国人之手。买办席子佩接手后,由于经营不善,于1912年5月转让给张赓、史量才、应季中、赵竹君等五人,由史量才任总经理。此后二十余年,史量才作为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孜孜于经营《申报》。1911年创办的《自由谈》是它的著名副刊。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
二、论述题
1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1)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帝的民主革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进步的、正义的事业,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③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都突出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沉重打击了日寇。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力量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2)中国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由失败到胜利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的伟大力量,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为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