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4 2018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26 2018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37 2018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46
一、名词解释
1. 渐进模式
【答案】渐进模式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家林德布洛姆提出。这一模式的内容是,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渐进模式的合理之处在于,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其缺陷在于,倾向于保守主义,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注重目前短期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 不适应于政治性和战略性决策。
2. 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其中,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 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这些要求和支持通过政治体系内部转换,变成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治体系,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进行。
3. 有限理性模式
【答案】有限理性模式是西蒙和马奇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及对行政决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要点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的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决策者在“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之下,面对一个简化了的决策,不必再去检视“所有的”可能备选方案。
4.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是指因共同利益或兴趣而联系在一起,具有共同态度的人。在经济学上,是指股东、债权人等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有要求权的人; 在管理学上,是指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他们对社会或政府提出特定要求。利
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
5. 时间序列分析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基于时间序列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预测时,逻辑本质是把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相关的趋势向未来时间方向外推。也就是说,它本质上是归纳法的运用。它的基本假设是:观察资料是可信和有效的,变化趋向和形式是可以外推的。由于过程的内在发展有齐一性,所以预测中对不规则的统计项向规则方向变换是允许的。时间序列分析的两种基本思路是趋势曲线外推和突变方法。
6. 经济人
【答案】经济人又称“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实利人”或“唯利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来源于经济学中对人性的假定,即假设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这常用作经济学和某些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
二、简答题
7. 简要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答案】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并非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诸多因素交互影响的产物。影响政策执行力与绩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一面:
(1)政策问题的性质
政策问题的性质涉及到间题的相依性、动态性、时空性及受影响之标的的人口的特性。政策执行的成败,与欲解决问题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的性质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①标的人口行为的分殊性。分殊性的程度越高,则越难建构清晰明确的统一管理标准以作为评估绩效的标准,因此执行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
②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政策所涉及的标的人口数目越少,越肯定,将越可能动员支持、拥护或反对政策的执行。
③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一般人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常养成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喜欢作太大的改变。因此,如果政策执行时需要大幅度地改变标的人口的行为方式,政策执行遭遇的阻力或抗拒性的可能性就较大。
(2)政策执行的资源
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支持和后盾。影响政策执行的资源因素主要包括:
①人员。人员是政策执行的主力。执行人员的管理技巧及行政技巧,是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
②信息。信息是有效执行的前提,因此,执行人员必须熟知政策的内容,尤其是有关革新或高度技术性的政策,更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执行政策,顺利地推行政策。
③设备。经费、设备、物料等是否充足,也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④权威。负责执行政策的人员,应赋予其足够的权威,只有这样才可顺利地推动政策。
(3)政策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政策执行的首要条件。在执行中,执行内容及命令传达得越清晰,就越能收到顶期的执行效果。一般而言,造成执行命令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原因有两个:
①执行命令欠缺清晰性。执行命令如果不明确、含糊不清,往往会造成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受阻,特别是含糊的法规,往往使执行者为了探求决策者的真正意图,而曲解法规,引起意外的变化,使政策执行失败。
②执行命令欠缺一致性。执行命令即使清晰明确,但是如果命令的内容或做法发生矛盾冲突现象时,沟通也会受到阻碍。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
由于政策执行人员通常具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他们对政策所持有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一般来说,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执行时的意愿及配合就越好; 反之,如果执行人员对政策日标缺乏共识,或对政策执行工作抗拒,甚至于阳奉阴违、敷衍了事,则很难期望政策执行顺利有效。
(5)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执行机关在结构及运作上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成败。政府组织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标准作业程序,即行政机关为有效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所发展出来的一套例行化的惯例规则。
a. 标准作业程序的作用在于:第一、可节省时间; 第二、减少因资源不足而可能发生的弊端; 第
三、采取统一的作业程序,容易应付繁杂的状况,也易达到公平服务的要求。
b. 标准作业程序对政策执行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限制执行人员执行的能力,造成行为本身缺乏弹性,无法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需求; 第二、执行人员以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为主要行为目标,以致放弃达成政策目标的任务,形成“目标错置”的弊端,即把手段当成目标本身; 第三、执行人员可能会以标准作业程序为借口抵制变迁,很难适应新的变化及危机管理的需要。
②执行权责分散化。政策的执行权责如果分散由不同的机关负责,必然因为事权不专而导致政策执行成效失败。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
要使政策有效执行,就需要标的人口顺服政策,采取合作的态度,加以配合。但是,标的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