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领域9077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复试之世界电影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木乃伊”情结

【答案】巴赞在《摄影摄像的本体论》中提出,一切艺术背后都是以宗教冲动为出发点的:人类“用逼真的摹拟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是“人类保存生命的本能”。他将这种心理愿望归结为“木乃伊”情结。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活动影像来捕获和保存生命运动。

2. 乔治•卢卡斯

【答案】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 , 生于1944年),好莱玛新生代导演之一1973年卢卡斯导演了带有自传色彩的影片《美国风情画》,这部投资仅75万美元的影片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影片之一,使卢卡斯走上了独立的导演生涯。1977年,初出茅庐的卢卡斯以其非凡的艺术才华执导了影片《星球大战》,并借此树立了其导演道路上的首座里程碑》它在世界科幻影片的创作与生产中具有开拓性意义,并获得了第50届奥斯卡奖的六项大奖。他还在加里弗尼亚创设了他个人的电影制作公司。现在卢卡斯公司旗下有五家子公司:卢卡斯影片有限公司、卢卡斯在线公司、卢卡斯艺术娱乐公司、卢卡斯数字技术公司、卢卡斯形象产品开发公司。这五家公司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获得了无数的殊荣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3. 《白静草原》

【答案】该片为爱森斯坦的夭折影片,讲述一个男孩把自己对集体农庄的忠诚置于与虐待成性的父亲的关系之上的故事。爱森斯坦对大景深镜头的尝试,预示着格雷格*托兰和奥逊•威尔斯电影的出现。

4. 蒙太奇

【答案】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在电影问世后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

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5. “迦本神话”

【答案】在诗意现实主义“黑色时期”,以马赛尔•卡尔内和朱利恩•杜维威尔为代表的导演摄制

的影片在主题上具有共同性,主人公通常都是无意中犯下罪行的逃犯,他们渴望重新开始生活,但都无法摆脱死亡的结局,这是法国面临沦落前的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而这些影片都是由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男演员让•迦本饰演,他身材高大,相貌粗犷,适宜扮演工人和下层平民的角色。电影史上将表现这一系列小人物的由迦本所主演的影片称作“迦本神话”。

6. 活动遮片

【答案】活动遮片较为复杂。摄影师要使用两个或更多遮片为每一格胶片留下特效空间,然后一格一格地让胶片曝光两次,此时还得使用另外的遮片遮住胶片相应的部分,才能获得想要的效果。活动遮片常用于制作划接特效。一条线划过银幕,让一个镜头逐渐消失另一个镜头逐渐呈现。1933年,划接成为时尚,取代了淡入淡出或叠化(另外两种传统的特效技巧)。雷电华的光学印片专家林伍德•邓恩在《飞扬的旋律》和《飞到里约》中创造出了扇形、据齿形以及其他形状等各种精巧的转场过渡。

7. 停机再拍

【答案】法国早期电影家乔治•梅里爱有一次在巴黎街头拍戏,摄影机出了故障,胶卷被卡住了。等排除故障再拍时,原先镜头拍摄的行驶的汽车早已开过,而一辆拉着灵柩的马车刚好走进镜头。等影片放映时,画面上正在行进的汽车突然变成了拉灵柩的马车,舞台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由此发现“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这一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特技摄影方法之一。由舞台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发现。停机再拍的拍摄方法是固定摄像机的机位、机身和镜头的景别,开机拍摄一段画面后停机,对被摄景物进行位置的调整或数量的增减,然后再开机拍摄,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的画面效果是景物一件件逐一呈现或逐一消失,也可以表现一个物体在画面上循着一定的路线移位,物件出现、消失或移位的速度取决于编辑时镜头的长短。

8. 《逍遥骑士》

【答案】丹尼斯•霍普尔处女作,他本人集编、导、演和制片于一身。1969年出品的《逍遥骑士》是一部充满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剧的存在主义式公路电影,不仅成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影片描写两个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带着毒品、驾着摩托车到处游荡的年轻人——他们是典型的“垮掉的一代”。他们一路上与不同地方的青年产生共鸣,但却不被正统势力接受。影片最后,他们在没有任何罪行、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击毙。这部低成本制作没有任何明星,采用自然光效,摄影灵活,剪辑随意,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与经典时期的好莱坞影片相对峙,却获得了商业上的极大成功,如同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好莱坞。

二、简答题

9. 《火车大劫案》分镜头记录。

【答案】《火车大劫案》共分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

(1)第一个镜头:火车站电报室内景。两名强盗闯进来,逼迫电报员给火车发信号,窗外景深处火车速度渐渐放慢,强盗又将电报员捆绑起来。波特在这个镜头中以景深镜头的视觉线索交代出——强盗与电报员、电报员与火车以及强盗与火车之间的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使画面内部的信息量和视觉空间表层结构的叙事形式均得以递增和强化。

(2)第二个镜头:火车从画右至画左位于画面中央,而强盗从画左走向画右悄悄地溜上火车。在画面中,一个由木条形成的“X”宇图形,极为醒目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个镜头把动作同情节联在一起,把紧张同画幅结构联在一起”。以微妙的运动方式、以抽象的视觉暗示,展开了有秩序地叙事。”

(3)第八个镜头,摄影机固定在一个极为巧妙的位置上,在表现强盗冲下斜坡逃跑的时候,出现了摇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突出了户外拍摄的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在电影史上被誉为“山谷中的美丽场面”。

(4)第九、十、十一个镜头,分别表现了逃跑中的强盗,企图挣脱捆绳的电报员和舞厅中跳舞取乐的不知情的人们。这种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的方法,在“同时性”的运动关系上的处理,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其中作为叙事中被省略的那部分时空,则由观众自己凭借生活的经验去作出补充。

(5)《火车大劫案》中的这些精彩镜头,在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叙事语言的注释便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影片吸引了许多的观众,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据美国银幕达10年之久,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10.爱森斯坦是如何看待画面与形象的关系以及形象与思想的关系的?

【答案】在画面与形象关系上,他认为画面是在银幕上直接观察到的影像的最小单位,而形象是由诸多画面组合过程中产生的、包含观众主观认识的“感觉综合体”,是意义与内涵的表象。在形象与思想关系上,他认为蒙太奇不仅是制造效果的手段,首先是表述手段。他论述了由形象向思想转换的可能性和途径。

11.你认为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在电影理论上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案】他们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修辞与叙事的区别。

(1)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的主要功能是联结,而爱森斯坦认为它是修辞的作用。

(2)普多夫金是叙事,认为蒙太奇的主要功能是联结。而爱森斯坦认为它是修辞的作用,蒙太奇是把一个影像叠加在另一个影像之上时产生的感知效果。即第二个影像与第一个影像形成了特定的语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