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9055故事创意与命题论文复试之世界电影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爱森斯坦

【答案】爱森斯坦(1898—1948), 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是蒙

,这是第一篇关于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

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2. 《火车大劫案》

【答案】1903年摄制,埃德温•S•波特拍摄的最著名的影片。埃德温•S•波特是爱迪生公司的一名摄影师和创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火车大劫案》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作为故事情节,突出地表现了强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影片共分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这其中有几个镜头极富有效果地表现出影片的叙事特征。

3. 弁士

【答案】是在演出时站在台口用一种高亢、不动声色的语调向观众介绍、讲解剧情的人。

4. 《塞巴斯蒂安》

【答案】《塞巴斯蒂安》是贾曼的第一部长片,故事设置在罗马帝国时代,电影的对话(配字幕)全都用拉丁语。其松散的情节讲述了一个天主教徒士兵的命运,作为和平主义者,他拒绝打仗,他最终因反抗一个长官的性要求而牺牲。

5. 活动遮片

【答案】活动遮片较为复杂。摄影师要使用两个或更多遮片为每一格胶片留下特效空间,然后一格一格地让胶片曝光两次,此时还得使用另外的遮片遮住胶片相应的部分,才能获得想要的效果。活动遮片常用于制作划接特效。一条线划过银幕,让一个镜头逐渐消失另一个镜头逐渐呈现。1933年,划接成为时尚,取代了淡入淡出或叠化(另外两种传统的特效技巧)。雷电华的光学印片专家林伍德•邓恩在《飞扬的旋律》和《飞到里约》中创造出了扇形、据齿形以及其他形状等各种精巧的转场过渡。

6. 《最美》

【答案】《最美》(1944)是黑泽明拍摄的更为重要的影片,是一部关于战时后方的剧情片。故事情节以片断的方式呈现,将个人遭遇串联,有喜剧式的,有严肃的。没有打斗片中丰富的肢体动作,这显示出黑泽明颇有兴趣描述献身社会理想的执著而近乎强迫的心理现象。

7. 纽约船坞

【答案】《纽约船坞》(1928)讲的是一艘轮船的司炉员(还是班克罗夫特)和一个妓女通过彼此相爱获得救赎的辛酸故事。人群簇拥的场景和独特氖围的照明再一次使得冯•斯登堡的作品与众不同。《纽约船坞》预示着约瑟夫•冯•斯登堡导演将在1930年代专工的浪漫情节剧。

8. 景深镜头

【答案】景深镜头是摄影机沿着纵深方向安排组织被拍摄对象,从而产生逼真的空间立体感觉的镜头。当人物在前后景之间运动,立体感格外强烈。景深构图在视觉上突破了戏剧、绘画中存在的“第三面墙”,给电影造型开拓了新的领地。现代电影常常运用开放式构图,以获得更强的空间真实感和造型潜力。创作者可以利用前景和后景两个空间内的不同事件形成对比关系。

二、简答题

9. 简述直接电影的特征。

【答案】该潮流曾被称为“公正的电影”“未经操控的电影”“观察的电影”和“真实电影”,最常见的称呼是直接电影。

(1)这种新型的纪影片试图研宄个体,以揭示某种境况在每一时刻的发展,并寻求瞬间的戏剧性或心理的呈示。

(2)这种新型纪录片不是通过画外音叙述来主导搬演的场景,而是让事件自然地展开,并准许人物为自己讲话。

10.简述德国表现主义的思想和文化来源。

【答案】(1)德国作家和艺术家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将人的心理内容分为多个层次,热衷于表现人格分裂和心理失衡;

(2)弗洛伊德的对人的潜意识层次的分析为表现主义提供了哲学根据;

(3)弥漫于欧美基督教文化圈中“哥特文化”阴影的深层影响;

(4)北欧和德国文化圈电影的影响。

11.请简述戈达尔所倡导的“论文电影”。

【答案】所谓“论文”电影是指影片故事的展开常常是平铺直叙的,但不时插入戈达尔本人的评述与对情节的介绍,概括地告诉观众剧中人物的想法以及随后的情节发展,甚至引用名言典故、穿插新闻采访。这就是他所倡导的“论文电影“的观赏方式。

12.普多夫金是如何分析蒙太奇和演员的表演性的?

【答案】他认为蒙太奇是为表演服务的,也就是说,电影所有手法都是围绕一个主要目的:衬托演员的表演性。两者密切相关,均纳入综合的银幕形象整体之中,为此他提出了核心的定义:“蒙太奇——电影分析的逻辑”。有分析才有表演性,通过蒙太奇首先寻找思想的最充分和最深刻的揭示。

13.“声音进入电影”的美学意义。

【答案】(1)声音进入电影的确是电影发展史中的一大革命,是人们掌握电影这门艺术沿着“真实性”的电影美学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2)首先,视觉伴随听觉,使观赏者的注意力大为増强。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艺术形式,它变得更加完整,观赏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他们对于艺术欣赏的视听感官的全部功能。

(3)其次,由于声音本身的持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这便影响了电影的节奏与剪辑a 同时,没有对话的场面还可以用默片的方式进行表现,而声音的客观存在又给予默片和场面作用带来了新的意义,或产生新的戏剧性效果。特别是恐怖片或惊险片,无声的再处理可以更为有效地增强影片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

(4)再者,声音丰富了电影的语言和类型,产生了创造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总之,声音进入电影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的变化,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的突破,特别是电影的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在电影声画观念上的演变,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

14.简述什么是库里肖夫效应。

【答案】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做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他从废片中找出了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一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三、论述题

15.新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

【答案】主张电影取材自人民大众在抵抗运动的生活现实,提出了“还我普通人”和“把摄影机杠到街上”两个口号。

(1)还我普通人。认为艺术应该表现真实的人物,新现实主义影片大都反映普通工人、农民、小市民和城市知识分子的普通生活。

①《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导演罗西里尼宣称要回到卢米埃尔的时代,力求质朴的纪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