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9055故事创意与命题论文复试之世界电影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大

【答案】“三大”即三个控制着大型连锁影院的垂直整合型公司——派拉蒙帕布利克斯、洛氏(米高梅)、第一国民,形成了美国电影工业顶层。

2. 卢米埃兄弟

【答案】指奥古斯特•卢米埃和路易•卢米埃两兄弟,他们是世界电影的先驱,改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西洋镜”而发明了“活动电影机”,使电影成为遍布全球的艺术产业。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兄弟公开放映短片《工厂大门》《婴儿

,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代表作喝汤》《火车到站》

品有《水浇园丁》和《火车到站》等。他们派遣操作技术员远赴各国租用戏院和咖啡厅放映影片,同时在各地拍摄当地景观影片。许多国家的电影史以卢米埃兄弟电影摄影机的到访为开端。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作品的主要特征。

3. 张艺谋

【答案】张艺谋,中国著名导演、摄影师,“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1984年担任《黄土地》的摄影师,影片以独特的影像造型引起国内外瞩11987年主演影片《老井》,质朴精湛的表演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87年从摄影师转型任导演,处女作《红高粱》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其代表作《菊豆》(1990)、《秋菊打官司》(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1992)、《活着》(1994)、《我的父亲母亲》(1999)先后不断斩获国际大奖,张艺谋成为享誉世界的导演。

4. 纵深场面调度

【答案】纵深场面调度就是利用人或物做前景,背景处的任务在纵深处由后面走向前面,既由全景走向近景,或者有前景走向纵深扩大环境,变为全景。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纵深场面调度还经常用在长镜头中。拍摄长镜头时要使观众感觉不到它的长,就需要在镜头内部经常变换景别,此时运用纵深场面调度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5. 分切场面调度

【答案】根据人物动作和位置变化,将摄像机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以固定的设想方法,拍摄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画面,然后组接起来,这种调度方法就是分切场面调度。利用这种形式的调度,一般要有起定向作用的全景镜头,使观众明确情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基本关系。这个全景镜头的角度叫总角度即定向角度。

6. 《白静草原》

【答案】该片为爱森斯坦的夭折影片,讲述一个男孩把自己对集体农庄的忠诚置于与虐待成性的父亲的关系之上的故事。爱森斯坦对大景深镜头的尝试,预示着格雷格*托兰和奥逊•威尔斯电影的出现。

7. 《广岛之恋》

【答案】法国“左岸派”电影代表作。“记忆与遗忘”主题代表作品。

《广岛之恋》中的女主人公试图忘记战争年代自己在家乡内韦尔的痛苦恋情,她自以为已经忘记了,可在日本广岛——这个布满战争伤痕的特定时空里,恶梦般的记忆如毒蛇般再度舔噬心灵,而她与日本男子新建立的爱情也消失在过去的创伤中。遗忘是为了告别过去,但记忆虽然被理智强行压制下去,却已经化为了潜意识,记忆与遗忘的痛苦与矛盾将伴她终生。

8. 《美国哈兰县》

【答案】芭芭拉•科普尔的《美国哈兰县》是综合式纪录影片的例证。影片编年式地详细记录了肯塔基煤矿工人持续十三个月的罢工,全片大部分都呈现出直接电影的风貌。摄制组记录了工人罢工策略的改变,尤其倾注全力描绘了工人的妻子们组成了一个强劲的纠察队,以阻止不参加罢工的工人进入工厂。影片有着更多的戏剧性,然而科普尔将影片的戏剧性置于有关矿业工人斗争的历史背景之中。采用了一些历史资料片段并对年长市民进行访谈。

二、简答题

9. 新现实主义是如何通过镜头和画面表现出来的?它对电影语言的贡献何在?

【答案】(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拍摄提倡真实原则,从当前的现实问题出发,直接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整体审美原则,取消认为臆造的情节,将摄影机搬上街头,主张自然、真实的画面感,使用在场面中自然流露倾向的情节结构,舍弃专业演员,直接在街头巷尾摄取影片素材,以此来反映当前的社会现状。在对白中使用方言,代表作品有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等。

(2)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是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电影美学运动,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电影的走向和格局。它决定了战后世界电影的新方向,直接影响了法国的新浪潮运动的创作方式,对世界各地的独立制片和私人创作起了和大的启示和榜样作用,甚至对中国电影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0.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

【答案】1945年罗塞里尼拍摄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标志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始,从1945至1950年,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逐步形成,包括:

(1)注意反映本国当代社会的现实;

(2)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反映当代社会问题;

(3)在拍摄方法上注重真实感,尽量运用自然光在实景中拍摄;

(4)反对好莱坞明星制度,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这些特点体现在一系列影片中:罗塞里尼的《游击队》(1946)、德•西卡的《擦鞋童》(1946)和《偷自行车的人》(1948)、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1948)。20世纪50年代初,尽管出现了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1952)、德西卡的《温别尔托》(1952)等优秀作品,但这一运动已走向衰落。

11.简述什么是摄影机自来水笔。

【答案】法国电影家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48年登载于《法国银幕》杂志第144期的一篇文章中首创了“摄影机自来水笔”这个词。他认为电影已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像作家用笔一样,电影制作者(即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创作。这一观点表明,20世纪40年代末期,西方导演己开始有了自主进行创作以表达个人意念的理性要求。这一理论的出现也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杂志倡导“作者论”奠定了基础。

12.如何从功能的角度来理解蒙太奇?

【答案】从三个功能来理解,一个功能是叙事蒙太奇就是把时间、空间中断的胶片联接起来,以保持叙事的连贯性,这个意义上的蒙太奇纯属一种技术手段。第二个功能是艺术蒙太奇,在这个意义上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即通过隐喻和节奏以引起强烈的艺术效果,其功能是诉诸情绪的。第三个功能是思维蒙太奇或蒙太奇思维,即把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一种哲学看待,这在电影美学上引起了重大的突破。就具体的手法来说,它开辟了电影语言的议论功能。

13.简述镜头剪辑的规律和方法。

【答案】(1)镜头组接必须符合观众心理和生活逻辑。

(2)景别的变化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3)镜头组接要遵循轴线规律。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

(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应遵循观众视觉心理的规律。

(6)镜头组接要注意影调和色彩的过渡=

(7)镜头组接节奏应符合情节发展需要。

14.简述布莱顿学派及其历史功绩。

【答案】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电影流派。1900年左右,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相继步入影坛,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兄弟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影片中对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语言技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从而拍摄出20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这一创作群体,在电影史上被称为“布莱顿学派”。

历史功绩:(1)首创特技摄影。斯密士自1898年第一部影片《科西嘉兄弟》始,便使用了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