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财经大学813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答案】“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可以概括为: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家户和厂商在完全竟争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依照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消费者出于利己的动机,用既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按既定价格支付购买商品的费用,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通过产品市场供求机制,消费者的支付变为企业的收入。对应于既定的市场价格,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选择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以使得每一产量下的成本最低。同时,厂商必然使其产量处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之处。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生产。不仅如此,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是企业家支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工资、利润(或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们分别补偿劳动、资本和土地在生产上所作出的贡献。
上述描绘的市场机制运行结果可以通过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在所有市场上同时达到,即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一般均衡状态下,在不减少任何一个成员的福利的情况下,无法再增加其他任何一个成员的福利,从而社会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依照帕累托最优标准,首先,从消费者消费最终产品来看。对于任意一个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可以按市场价格选择任意的商品和劳务。如果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其对于该商品的购买量取决于他对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估价:如果估价超过价格,他就会购买; 否则,他就不会购买。这样,当每个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他们所消费的数量都是他们愿意持有的数量,任何数量的变动都不会使其中一个消费者得到好处。
其次,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最终产品来看。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厂商必须选择最小成本的生产技术,以最合理的比例组织生产要素投入,从长期来看,厂商提供的产出倾向于使得技术最优、成本最低。市场机制在生产方面的效率不仅在于企业合理使用生产要素数量,而且表现在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配置。如果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企业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恰好使得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只要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超过该要素的价格,企业就会更多地使用它。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对所有厂商都相同,因而该种生产要素为所有的企业所生产的边际产品的价值都相等。尽管不同的企业可以使用小同的生产技术,但从边际
的意义上来看,谁也不能从单位生产要素中获得更多。任何使得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分配数量变动的再配置,都是缺乏效率的。
最后,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就一种特定的商品而言,价格既反映了消费者对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评价,又反映了企业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数量的评价通过需求曲线表现出来,而企业生产不同产量时的边际成本则体现在供给曲线之中。因此,当竞争的市场处于均衡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企业提供了消费者想要的数量。任何其他的生产数量都不是最优的。若消费者的评价超过企业的边际成本,那么增加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反之,若消费者的评价低于企业的边际成本,则减少生产会增进社会福利。同样地,在多种商品情况下,当市场处于均衡时,消费者与企业将面临同样的价格,企业按利润最大化提供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成本之比等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产品组合所决定的边际效用之比。故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组合。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使得消费最优、生产成本最低,并且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使得企业能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组合。因此,在帕累托效率意义下,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
需要指出,以上得到的有关市场机制效率的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一旦完全竞争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市场机制就会出现失灵。
2. 试评述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答案】(l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基于生产理论,劳动、资本及土地都是生产产品所必需的投入要素,并且都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对于厂商而言,它愿意为使用最后一单位要素支付或分配的产品不会大于这一单位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要素的市场价格既定,即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成本既定,此时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数量应满足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市场价格。
(2)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如果厂商的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那么社会生产出的所有产品按照参与生产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进行分配,恰好把产品分配完毕。
(3)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提供生产要素必须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是因为提供这些生产要素会给要素所有者带来一种负效用,如劳动会使劳动者疲劳。要素所有者的负效用需要使用者向所有者支付一定费用加以补偿。只要所得到的收入给要素所有者带来的满足大于提供要素所产生的负效用,那么要素所有者就会提供更多的生产要素。当两者相等时,要素所有者获得最大效用,厂商使用生产要素获得最大利润。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要素收入分配合理、制度和谐。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使用和供给的竞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要素的收入分配是一个生产关系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论证的要素市场和谐是在假定要素私有的条件下进行的。事实上,要素的最初分配取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占有生产要素的多少自然会形成该分配制度所固有的不平等。
3. 试论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答案】(1)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决定的价格,是供求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也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一致时的价格。
(2)均衡价格是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人于需求的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竞争压力,便会自动降低价格; 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一,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于是需求力一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力一提价的要求,从而使价格自动上升。这样,价格经过上下波动,最后会趋于使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从而形成均衡价格。
但市场均衡状态的出现只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会发生位移,使旧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从而形成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即形成新的市场均衡和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这种形成过程以及由旧均衡向新均衡的变动过程,实际就是市场机制自行发挥作用的过程和形式。它一方面通过市场的价格波动自动调节商品的供求,
使之趋向均衡; 另一方面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又自动引起价格的变化,使之趋于稳定的均衡价格。
(3)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提出的庸俗价值理论的大融合。它的根本错误在于以价格代替价值,以价格形成代替价值形成,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理论,进而为否定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奠定了基础。但就它对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的分析方法,即对市场机制作用形式的分析,基本上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
二、计算题
4. 假设劳动力的供给函数为L S =7W,其中L s 为劳动力供给数量(以千万人/年计),W 为工资
,劳动力需求函数为L =90-8W,L 为劳动需求数量: 率(以元/小时计)
(1)计算均衡的工资率和就业水平;
(2)假定政府规定工资为7元/小时,就业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失业人数为多少?
(3)假定政府不规定最低工资,改为向每个就业者支付1.5元补贴,这时的就业水平是多少? 均衡工资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1)联立劳动力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
解得:均衡工资率W =6,均衡就业水平L =42。
(2)假定政府规定工资为7元/小时,则劳动力供给数量L =49,劳动力需求数量L =90-8×7=34。 失业人数。
即假定政府规定工资为7元/小时,就业人数减少,减少为34,失业人数为15。
(3)假定政府不规定最低工资,改为向每个就业者支付1.5元补贴,
则劳动力供给函数变为
。联立新的劳动力供给函数和劳动力需求函数:
S D **D D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