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803景观园艺综合理论(自命题)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句是针对东汉大将军梁冀园的景观特色描写? ( )

A. 深林绝涧,有若自然

B. 构石为山,积沙为屿

C. 刻石为鲸鱼

D. 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

【答案】A

【解析】《后汉书·梁冀传》:“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

2.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公园是1868年建于上海的( )公园。

A. 黄浦

B. 中山

C. 复兴

D. 虹口

【答案】A

【解析】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现位于上海市山东一路28号,占地31亩,绿化面积10.92亩。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公园把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大型浮雕及纪念塔广场等与公园园林景观融为一体,集观光、体闲、教育之功能,是外滩重要景观之一。黄浦公园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园林。

3. 江南园林叠山石料品种多样,其中以( )为主。

A. 太湖石和黄石

B. 北太湖石和青石

C. 英石和黄石

D. 太湖石和青石

【答案】A

【解析】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

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作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坂,或作为空间之屏障,或峰石散置、特置,或倚墙而筑为壁山等等,手法多样,技艺高超。

4. 在视点与风景点之间点缀些花草树木或其他过渡景观,以使景色错落有致的园林构景手法是( )。

A. 夹景

B. 借景

C. 添景

D. 框景

【答案】C

【解析】添景,是指在视点与风景点之间点缀些花草树木或其他过渡景观,以使景色错落有致的园林构景手法。A 项,夹景,是指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的构景手法; B 项,借景,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D 项,框景,是指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即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

5. 早在( )时期中国的建筑已大量使用斗拱,木构楼阁逐步增多。因此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此时已基本形成。

A. 东汉

B. 东周

C. 南北朝

D. 唐代

【答案】A

【解析】东汉是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基本形成的重要时期,高台建筑依然盛行,并开始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 木构楼阁逐步增多; 后世常用的叠梁式、穿斗式两种主要的木结构已经形成。

6. 秦代著名的园林有( )。

A. 洛阳西苑

B. 灵囿

C. 唐临撞华清池宫

D. 上林苑

【答案】D

【解析】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

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A 项,西苑建于西元605年5月,是隋场帝营建东都洛阳时所建的皇家园林。隋时又称会通苑,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华丽的园囿之一。B 项,灵囿是周文王所建的苑囿。C 项,华清池又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撞区骊山北麓,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

7. 为广东四大名园中最小巧玲珑者,全园建筑面积只有近两千平方米,并因其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而著称的是( )。

A. 番禺的余荫山房

B. 顺德的清晖园

C. 佛山的梁园

D. 东莞的可园

【答案】A

【解析】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B 项,顺德的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C 项,佛山的梁园,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清代粤中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D 项,东莞的可园,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占地面积约2204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问。

8. 在一望无际的远景当中增添中景与近景,使园林具备景深的层次感染力的构景方法叫做( )。

A. 抑景

B. 添景

C. 夹景

D. 对景

【答案】B

【解析】添景是指远景之间增加过渡景观,达到增加景深效果的构景方法。在一望无际的远景当中增添中景与近景,使园林具备景深的层次感染力,正是添景的手法。添景可以借助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9. ( )意谓“渔父钓变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涵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A. 个园

B. 寄畅园

C. 留园

D. 网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