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如最大的民族工业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等都有较大的发展。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②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④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在1948年8月到1949年4月之间,(全国)纸币增加了4524倍,上海的物价指数则上扬了天文数字般的135742倍。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评说,不正确的是() A.是国民政府垮台的重要因素之一。 B.极大地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C.根源在于国家实施干预经济政策。 D.助长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诏罢各处铁冶,令民得自采炼,而岁输课程,每三十分取其二”。这一规定() A.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产生。 B.使官营手工业被废止。 C.有利于民营矿冶业的发展。 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