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园林树木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层现象
【答案】“分层现象”指各地区各种不同植物群体,常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层次”的现象。主要依植物种的高矮及不同的生态要求而形成。“层次”少的,如荒漠地区的植物通常只有一层;“层次”多的,如热带雨林中常达六、七层以上。“层次”除了地上部的分层现象外,在地下部,各种植物的根系分布深度也是有着分层现象的。
2. 有效积温
【答案】“有效积温”指植物开始生长活动的某一段时期内的温度总值。计算公式为
:
T 代表生长活动(II )期间的日平均温度;
数;S 代表有效积温。
3. 旱生植物
【答案】“旱生植物”指在干旱的环境中能长期忍受干旱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本类植物多见于雨量稀少的荒漠地区和干燥的低草原上,个别的也可见于城市环境中的屋顶、墙头、危岩陡壁上。分为少浆植物或硬叶旱生植物,多浆植物或肉质植物,冷生植物或干矮植物三类。
4. 广温植物
【答案】“广温植物”指对温度变化幅度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因而能在广阔的地域生长、分布的植物类型。如桂花、银杏、紫薇、塔柏、槐树等等南北都可以栽植。
5. 休眠
【答案】“休眠”是指植物停止生长,植物的芽或其它器官生长暂时停顿,仅维持微弱生命活动的时期,是在系统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对逆境的适应特性。
6. 基调树
【答案】“基调树”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一
般以1〜4种为宜,应为本地区的适生树种。如武汉常见基调树种品种有:龙柏、石楠、桂花等。
7. 行道树
【答案】“行道树”是指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路旁栽植的树木。其特点是,对
代表生物学零度;n 代表生长活动的天
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树冠大,荫浓,发芽早落叶迟而且落叶期持续的时间短,花果不污染街道环境,干性强,耐修剪,干皮不怕暴晒,不易发生根蘖,病虫害少,寿命较长,根系较深。
8.
双名法
【答案】“双名法”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整理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以此二名作为一种植物的学名。如
:
9. 芽的潜伏力 (矮牵牛)
【答案】“芽的潜伏力”指树木枝条基部芽或上部的某些副芽,在一般情况下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上部或近旁受损,失去部分枝叶时)或冠外围枝处于衰弱时,能由潜伏芽发生新梢的能力,也称潜伏芽的寿命。芽的潜伏力强弱与树木地上部能否更新复壮以及营养条件的影响有关。
10.喜盐植物
【答案】“喜盐植物”指以不同的生理特性来适应盐土所形成的生境,能在土壤含盐量为1%, 甚至在超过6%NaCl浓度的环境中生长正常,且能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积聚在体内,细胞渗透压高达40〜100个大气压,高浓度的盐分已成为其生理上的需要的一类植物。如黑果枸杞、梭梭等
二、简答题
11.列举两种可作为办公室或住宅建筑物垂直绿化的树种,并说明各自的适生性。
【答案】可做办公室或住宅建筑物垂直绿化的树种包括、爬山虎、常春藤、多花月季、凌霄花、五叶地锦等,下面简单举2例说明:
(1)爬山虎:适应性强,喜阴,耐寒,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适应能力很强,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生长快。对氯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抗性强。常攀附于岩壁、墙垣和树干上。
(2)常春藤:性喜温暖、荫蔽的环境,忌阳光直射,但喜光线充足,较耐寒,抗性强,对土壤和水分要求不严,但以中性或酸性土壤为好。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不严,以中性和微酸性为最好。
12.园林树木的果实形状一般以什么为标准?
【答案】许多园林树木的果实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又有突出的美化作用。园林中为了观赏的目的而选择观果树种时,大抵须注意形与色两方面。形状方面,园林树木的果实形状一般以奇、巨、丰为标准。
(1)奇:指形状奇异有趣为主,如铜钱树的果实形似铜币,象耳豆的荚果弯曲,两端浑圆而相接,像耳朵一般;腊肠树的果实好比香肠;秤锤树的果实如秤锤一样;佛手的果实像佛手;紫珠的果实宛若许多晶莹透体的小紫色小珍珠。
(2)巨:指单体的果实较大,如柚,或果虽小而果形鲜艳,果穗较大;如接骨木,均可收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3)丰:乃指全树而言,无论单果或果穗,均有一定的丰盛数量,才能发挥较高的观赏效果。
13.简述园林树木管理中的施肥种类,时期与方法。
【答案】在园林树木管理方面,施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针对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生产要求,施肥需要有相对的特点。下面简单介绍几点关于施肥需要注意的事项:
(1)施肥的种类
基肥:一般叫底肥,是在播种或移植前施用的肥料,主要是供给植物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也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如厩月巴、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化学肥料的磷肥和钾肥一般也作基肥施用。
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加施的肥料,为了供应作物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补充基肥的不足。其施用特点是比较灵活,要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元素缺乏症,对症追肥,氮钾是最常见的追肥品种。
(2)施肥时期
在生产上,施肥时期一般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施用时期要早,追肥要巧。
基肥的施用时期
基肥分秋施和春施,秋施基肥正值根系秋季生长高峰,伤根容易愈合,并可发出新根,结合施基肥,再施入部分速效性化肥,以增加树体积累,提高细胞液浓度,从而增强树木的越冬性,并为次年生长和发育打好物质基础。春施基肥,因有机物没有充分分解,肥效发挥较慢,早春不能及时供给根系吸收,到生长后期肥效发挥作用,往往会造成新梢二次生长,对树木生长发育不利。特别是对某些观花观果类树木的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不利。
追肥的施用时期
追肥又称补肥,根据树木一年中各物候期需肥特点及时追肥,以调解树木生长和发育的矛盾。追肥的施用时期,在生产上分前期追肥和后期追肥,前期追肥又分为开花前追肥、落花后追肥和花芽分化期追肥。具体追肥时期,则与地区、树种、品种及树龄等有关,要依据各物候期特点进行追肥。对观花、观果树木而言花后追肥与花芽分化期追肥比较重要,尤以落花后追肥更为重要,而对于牡丹等开花较晚的花木,这两次肥可合为一次。同时,花前追肥和后期追肥常与基肥施用相隔较近,条件不允许时则可以省去。
(3)施肥的方法
土壤施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