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803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前测与后测

【答案】在一项实验设计中,通常需要对因变量(或结果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前,称为前测; 第二次则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后,称为后测。研究者通过比较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来衡量因变量在被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实验刺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2. 置信度

【答案】置信度又称为置信水平,它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性程度。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高,即推论的把握性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就越大。

3. 构造效度

【答案】构造效度又称结构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结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

4. 变量

【答案】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问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又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5. 开放式问题

【答案】开放式问题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只提问题不给答案。开放式问题的主要优点,是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因而,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其缺点是资料难以编码和统计分析,对回答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填答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还可能产生一些无用的资料。

6. 局外观察

【答案】局外观察又称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

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

二、判断并改错

7. 在研究两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使用的检验方法是t 检验。

【答案】错误。

【解析】正确表述为:如果采用t 检验方法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通常表明这两个变量都是定距变量。

8. 正态分布的均值是0,标准差是1。

【答案】错误

【解析】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是0,标准差是1。

9. 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称为同期群研究; 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称为同组研究。

【答案】正确。

10.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研究者所要求的置信度越高,则置信区间越窄。

【答案】错误

对于同一样本,置信水平(置信度)与置信区间成正比。

11.中位值是用来度量变量的离散趋势的。

【答案】错误。

【解析】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值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中央位置的那个数值就叫中位数。它所描述的是定序变量以上层次的变量,是用来度量集中趋势的。

12.泊松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

【答案】正确

三、计算题

13.在多个地区各随机抽出若干居民家庭样本对其消费支出水平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不同地区之间家庭平均支出水平的差异,得到方差分析表如下:

方差分析表

(1)将上表抄录在答题纸上。根据表中己有的信息,试计算并填写括号中缺失的计算方差分析过程所需要的数值。

(2)请问该方差分析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属于哪个测量层次?

(3)该研究的分析单位是什么?

(4)该方差分析中涉及到了几个地区?

(5)该方差分析中涉及到了多少个居民家庭?

(6)根据检验结果,应该得出什么检验结论?

【答案】(1)由题意,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

从表中可知总平方和

组间平方和

组间均方差

组内均方差

所以,方差分析表如下图所示:

。 ,得,则,则分母自由度,组内平方和; , ,根据。公式。 可得: 中: 所以F=组间均方差/组内均方差=170/34=5。

(2)该方差分析中自变量为“地区”,属于定类变量:因变量为“家庭平均支出水平”属于定距变量。

(3)该研究的分析单位是家庭。

(4)由题意,地区数m=9,即该方差分析中涉及到了9个地区。

(5)由题意,家庭数n=93即该方差分析中涉及到了93个居民家庭.

(6)由题意,相关比率

解释不同家庭平均支出水平差异的47.6%。

; 其含义为,用地区不同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