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贸易收支
【答案】贸易收支是指货物进出口所造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收支总的情况,是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包括在贸易收支中的货物主要是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由于进出口的货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故称为“有形贸易收支”。贸易收支在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交往中一般所占比重较大,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
2. 表外业务
【答案】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
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其中,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备用信用证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为投标人中标后签约、借款人还款及履约保证金等提供担保的书面保证文件。
3. 外部均衡
【答案】外部均衡外部均衡是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外部平衡。是在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内部均衡实现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平衡。
4. 吸收论
【答案】吸收论
大
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
⑴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国际收支(E )=消费
移动恒等式两边,得:
代表。
第 2 页,共 37 页 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亚历山 式中,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的
为国内总支出,表示国民收入中国内支出的总和,称为国内吸收(A )。因此,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内吸收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 , 则有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B 为正);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B 为负);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B 为零)。这表明,国际收支差额取决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高低对比。
⑵进一步可以将总吸收写成国民收入的函数,即
其中,A 为自发性吸收,即无论国民收入多少都必定存在的国内吸收(如基本的生活消费):a 为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国内吸收增加数量。可以看到,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国内吸收也会上升。 将
的差额取
决于总收入的高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由于国内自发性吸收比较难以调整,因此,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路径是改变总收入与边际吸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用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向,从而改变总吸收,最终达到总收入和总吸收相等,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要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必须得使a 即边际消费倾向变小,Y 即国民总收入变大。
5. 固定汇率
【答案】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同时又将汇率的波动限制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在金本位制下,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在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会员国的货币平价用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来表示,会员国的货币汇率只能围绕金平价之比在一幅度内作上下限均为1%的波动,当某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超过这一幅度时,该国货市当局有义务干涉外汇市场,将汇率波动限制在规定的上下限内。在1973年牙买加体系以后,在一些货币区域内(如欧盟内部)仍实行固定汇率。
6. 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
【答案】按干预的手段分,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分为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两种类型。①直接干预是指政府自己直接入市买卖外汇、改变原有的外汇供求关系从而引起汇率变化的干预。②间接干预是指政府不直接进入外汇市场而进行的干预。其做法有两种:第一,通过改变利率等国内金融变量的方法,使不同货币资产的收益率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乃至汇率水平的目的;第二,通过公开宣告的方法影响外汇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汇率。也就是说,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对汇率走势的看法,或发表有利于中央银行政策意图的经济指标,这些做法都可以达到影响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的目的。
7. 基础货币
【答案】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
第 3 页,共 37 页 代入B=Y-A 中,可以得到由上式可知,根据吸收论,国际收支
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两者总和,前者还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通常表达为:
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8. 供给型政策
【答案】供给型政策是指使供给适应需求的政策。调节供给政策的典型是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当一国供给小于需求,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可以通过供给政策来使供给适应需求。 式中,B 为基础货币;R 为存款货币银行(即商业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 为流通于银行体系
二、简答题
9. 如何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构平衡与失衡?
【答案】(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
应从下面三个方面把握国际收支的概念:
①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当人们提及国际收支的时候,总是需要指明是属于哪一段时期的。这一报告期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一个季度或一个月,但通常都是指一年。
②正确理解国际收支中的居民与非居民。
所谓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达到一年以上的经济体,否则,该经济体就被称为该国(或该地区)的非居民。
③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
(2)国际收支平衡及其判断
在国际收支理论研究中,所有的交易都可以按照发生的动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所谓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钓(比如追逐利润、旅游、扩款赡养亲友等)而从事的交易。而补偿性交易是指为弥补国际收支小平衡而发生的交易,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
所谓国际收支差额就是自主性交易的差额,当这一差额为零的时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就是国际收支不平衡。
根据上而的陈述,虽然在理论上只要自主性交易余额为零即可说明国际收支是平衡的,但在现实应用中,需要很多其他的口径来加以判断:
①通过贸易收支差额来判断国际收支平衡与否。
贸易收支差额即商品进出口收支的差额。这是传统上用得比较多的判断方法。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通常通过贸易收支来判断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②通过经常项目收支差额来加以判断。
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无形收支(即服务和收入)和经常转移收支。前两项构成经常项目
第 4 页,共 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