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大学国际金融(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临时性不平衡
【答案】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性质
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2. 贸易条件
【答案】贸易条件亦称“进出口贸易比价”。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与进出口商品的交换比率。分为纯贸易条件和总贸易条件两种。纯贸易条件,用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其公式是:N=式中,指数;分别代表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若N 值大于1, 表明出口价格上涨很多,创汇增加,进口能力随之增长,纯贸易条件对本国有利;反之,若N 值小于1, 表明进口价格上涨,纯贸易条件恶化,对本国不利。总贸易条件,用一国的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的比率来表示。公式是:其中G 代表总贸易条件
,
分别代表一国的进口数量与出口数量的指数。G 值增加时,表示该国用一定数量的
出口换得的进口数量比基期多,出口购买力增加,总贸易条件好转;反之,总贸易条件呈逆势。
3. 不可贸易品
【答案】不可贸易品是指区域间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或减少的商品。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另外一类商品:随着商品所处地区的不同,其性质也有所变化;或者,虽然商品在各地是同质的,但商品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极其困难或所需要的成本较高,超过了商品在两地间价格水平的差异,从而没有人愿意从事套利活动。一般来说,房地产和个人劳务都属于不可贸易品。
4. 贸易收支
【答案】贸易收支是指货物进出口所造成的外汇收入和支出。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收支总的情况,是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包括在贸易收支中的货物主要是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由于进出口的货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故称为“有形贸易收支”。贸易收支在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交往中一般所占比重较大,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
5. 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与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
【答案】单一汇率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只规定一种买卖价格的制度形式。在实行单一
汇率的国家,外汇买卖小分贸易、非贸易外汇收支,均按一种汇率进行外汇买卖。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由外汇管制机构制定和公布; 在不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变动。中国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实现了汇率并轨,从此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
复汇率又称“差别汇率”或“多重汇率”。它是某些外汇管制国家对汇率管制的方式之一。指一国货币当局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人为地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不同汇率适用于不同类别交易项目的制度形式。复汇率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原则是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的汇率(如对出口规定适用较高的外汇价格,对先进技术设备构进口适用较低的外汇价格等),对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小利的汇率(如对奢侈品进口和资本输出用汇规定适用较高的价格)。有些国家,只存在两种或三种的歧视性汇率,有些国家则规定有多达几十种的歧视性汇率。
6. 固定汇率
【答案】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同时又将汇率的波动限制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在金本位制下,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在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会员国的货币平价用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来表示,会员国的货币汇率只能围绕金平价之比在一幅度内作上下限均为1%的波动,当某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超过这一幅度时,该国货市当局有义务干涉外汇市场,将汇率波动限制在规定的上下限内。在1973年牙买加体系以后,在一些货币区域内(如欧盟内部)仍实行固定汇率。
7. 汇率决定理论
【答案】汇率决定理论是描述均衡汇率的决定,影响其波动幅度的因素及波动规律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与国际 收支理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汇率决定理论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形式,主要经历了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 国际收支说、利率平价理论和资产市场说几个阶段。国际借贷说认为,一国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引 起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 购买力之比。汇兑心理说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欲望,如满足购买、支付、投资、外汇投 机、资本逃逸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边际效用所做的 主观评价。利
1973年固定汇率崩溃以后, 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水平差价决定。基于国际借贷说、
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的国际收支说开始盛行,认为国际收支影响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影响汇率。与此同时,由固定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货币论演变而来的汇率货币论、结合利率平价理论进行短期的汇率分析 提出的超调模式、以及将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运用于汇率决定分析提出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等三种 理论从资产市场的角度分析汇率决定,被统称为资产市场说。
8.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 theory of interest-rate parity )
【答案】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简称PPP 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来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扩率是两种不同货币的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一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于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 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二、简答题
9. 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灼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只要世界各国相互保持自由贸易关系,则一国对外贸易的货币收支差额有余或不足将会自动调节,使各国的贵金属出现均衡分配。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 休漠在其1752年出版的著作《政治论丛》中,首次将货币数量学说应用于国际收支方而,系统地表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进行调节的机制,即著名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
在货币供应量因黄金流出流入而减少或增加构假定前提下,休漠的国际贵金属移动的价格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