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学位]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足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等首先发现的。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工爵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2. _____是《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石拱桥。

【答案】卢沟桥

【解析】卢沟桥是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国石拱桥,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后来洋人都称它“马可·波罗桥”。

3. 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_____。

【答案】切【解析】中医诊治强调“四诊”、“八纲”即“阴、阳、表、“四诊”、" 八纲”。“四诊”即“望(望色)、闻(闻味)、问(问情)、切(切脉)”,里、寒、热、虚、实”。

4. 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创造了汉字。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 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 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5.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期位于黄河流域的_____代表器物。

【答案】仰韶文化

【解析】全国现己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数以千计,而以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遗址最为著名。遗址出土的陶器很多,上面多半绘着彩色花纹,称为“彩陶”,故仰韶文化又称为“彩陶文化”。

二、名词解释

6. 乾嘉学派

【答案】乾嘉学派是指清朝的一个学术流派,主要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明朝的灭亡,告诉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所以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

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其盛行于乾隆、嘉庆年间。

7. 名家

【答案】名家又称刑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邓析当年专门帮人诉讼,“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狡辩术取胜,到公孙龙、惠施则有所谓“离坚白”、“合同异”之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这一派的学说也是随着战国的结束而消失了,随着近代西方哲学的输入,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

8. 百家争鸣

【答案】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一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所以前期的著作多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语录,后期则多是争辩的论说。诸子百家各学派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理论,努力适应着社会的要求。学派与学派之间也不断地在相互争鸣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三、简答题

9. 何谓禅宗? 它的流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1)禅宗的内涵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是佛教中国化的最典型的产物。

①禅是禅那的简称,本义是思想修养、静虑定心,本为佛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宗派,产生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修行体系。禅的意义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称为作禅。它的特点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即可。

②禅宗谱系上以印度人菩提达摩为初祖,以历代传承的袭装和法钵为信物。后来禅宗分裂为南禅和北禅,其后,北禅衰落,南禅兴盛,成为禅宗主流。后来南禅分为五家七宗,流传广泛。

(2)禅宗的流传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①哲学史方面

禅宗把佛教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成主观唯心主义,儒道佛三家互相吸收,互相影响。

②文学方面

历代描写禅宗的诗文不计其数,禅宗宣扬心性,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在文论史上主张以禅论诗,讲求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在文学史上也出现了不

少侍僧。

③艺术方面

禅宗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绘画和雕塑。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艺术也跟着传入。至于壁画,自佛教传入以后,以佛教为内容的宗教壁画大大发达起来,出现了像吴道子等著名的宗教画家。在表现手法上,释迈牟尼在印度的修行生活,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使中国人在感觉上更为接近和亲切。

④语言词汇方面佛教的传播及其中国化,使佛语、佛典、佛渴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总之,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意义深远。

10.印度佛教如何演变为中国佛教? 标志性的现象是什么?

【答案】(1)印度佛教演变为中国佛教

佛教是由释逝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

①大概在西汉末年或两汉之间传入我国。

②它初入中国时,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神灵来祟拜,跟神化了的黄帝、老子一样,在朝廷和一些王公贵族的家里供奉,民间还没有什么人信仰。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突出的发展。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大量营造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西行求法活动成风。在思想信仰方面,己不满足于前一时期只求一般地解脱痛苦,而是祈求往生弥勒净土(极乐世界)。这种信仰迷惑了喜多出于苦难中的人们,信仰目标的转变也说明佛教竭力适应中国的环境,以开拓之间的传播市场。

④在隋唐两代,佛教发展达到了高潮,并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在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都采取极为宽容和大力提倡的同时,佛教本身也极力向民间渗透,在教义和礼仪力一面努力适应中国民众的需要。

(2)标志性的现象

①佛学大盛。唐代的佛经翻译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超越前代而达到最高成就。

②寺产丰肥。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官僚地主布施,隋唐时的寺庙拥有大批田产,形成强大的寺院经济。

③宗派林立。隋唐时代,某些大寺院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各自依据某一经典加以发挥,逐渐形成不同的派系,有的派系成为中国佛教最有特色的代表。

四、论述题

11.论述《红楼梦》是怎样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

【答案】《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