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中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个圆形、两耳、深腹、三足的_____。
【答案】毛公鼎
【解析】清代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的“毛公鼎”。其形状为半球腹,三足两耳。铭文多达499字,内容为周王为了周室中兴,命其重臣毛公忠心辅佐周王,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意铸鼎记录此事。
2.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_____》。
【答案】《周礼》
【解析】“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书中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
3. 第一部由西方人撰写的介绍中国的著作是《_____》。
【答案】马可·波罗游记
【解析】元代时来华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因战争被俘,被投入热那亚监狱。在狱中他向难友讲述了他在东方的游历和见闻,这便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是有史以来由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4. 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_____。
【答案】切【解析】中医诊治强调“四诊”、“八纲”即“阴、阳、表、“四诊”、" 八纲”。“四诊”即“望(望色)、闻(闻味)、问(问情)、切(切脉)”,里、寒、热、虚、实”。
5. 根据老子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_____,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
【答案】道教
【解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很大影响的宗教。东汉末年,有河北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奉《太平经》为经典,以老子为教主,创立“太平道”,也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广收道徒,发动了黄巾起义。这就是道教的早期派别。道教认为,“道”清虚自然,无为白化,人们只有清静无为,恬淡寡欲,才能体“道”,认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
二、名词解释
6. 吴门画派
【答案】吴门画派是明中期以后以苏州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苏州史称吴门,故称吴门画派。这一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属于吴门画派的画家,大多是文征明的子侄与学生,著名的有文彭、文嘉、文伯仁等,他们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唐寅与仇英则代表了吴门画家中另外一种类型。他俩均出身低微,以画为业,兼善多能,技术比较全面,艺术风格雅俗共赏。唐寅的代表作有《王蜀宫妓图》、《秋风纵扇图》等。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沈周以粗笔为主,文征明以细笔作品为多。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7. 乾嘉学派
【答案】乾嘉学派是指清朝的一个学术流派,主要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明朝的灭亡,告诉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所以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其盛行于乾隆、嘉庆年间。
8. 坐商
【答案】坐商是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业行为。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的经验。
三、简答题
9. 简述杜甫诗歌的特点。
【答案】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取得了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就,是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其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对现实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
①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②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比如《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石壕吏》是通过老岖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一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杜诗的现实主义特点在于从现实生
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去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杜甫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这种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杜甫的诗就像是“润物细无声”的轻风细雨,不知不觉地渗透了读者的心灵,让人容易亲近。比如“三吏”、“三别”,杜甫具体细致地写出这场战乱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具体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国家和人民深重的灾难。他还能够通过入微的刻画达到雄浑壮阔的境界,这才是杜甫超出一般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杜甫还有许多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中的一个侧面的剖析穿插起来,运用这些细节去表现重大的主题。比如他的《春望》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苍劲凝练的语言艺术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他又说:“新诗改罢自长吟,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是阴铿,“何”是何逊,这是南朝的两个诗人。杜甫写诗总是不断地在修改,改了以后还要不断地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再继续地修改。从而形成了苍劲,凝练的主要特色。
(4)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他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特别卓著。杜甫以前的七律大都是歌功颂德或者是应酬之作。杜甫不仅用七律来描绘自然的风景,或者用来赠答酬唱,而且用七律这种形式表现政治内容,感叹时事,批评政治,抒发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10.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答案】服饰承载观念的变化与构成因素的变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它的基本趋向是:在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在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求吉心理便是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之一,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衣服图案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如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是祈望借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彝族以虎为图腾,给小孩戴虎头帽的用意还包含念祖感情。汉族在端午节给孩子穿上印有蛇、蝎、娱蛤、壁虎、蜘蛛图案的“五毒衣”,寓有以毒攻毒,镇邪驱祟的用意。汉族妇女有瞥发、插花的习惯,认为瞥发可以避邪,插茉莉花能驱鬼,戴菊花可以长寿。
(2)衣服装饰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维吾尔族爱戴小花帽,花帽的图案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名呼“巴达木”和“奇依曼”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