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产业经济学822经济学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比由两家以上企业共同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更低的情形属于自然垄断。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比由两家以上企业共同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更低就形成了自然垄断。自然垄断常常出现在一些公共事业中,如水电的供应等。这些产业通常有非常高的固定成本,因而由一家厂商经营比两家厂商经营成本更低。

2. 工人在为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正以日益扩大的方式使之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需要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1)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工人绝对数虽有增加,但是和总资本增加相比,不是按同一比例增加的,因而资本对工人的需要相对减少了,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相对减少:

(2)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却日益增加。

①技术进步使得大量普通工人取代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

②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了雇佣劳动者队伍;

③中小资本家破产加入到雇佣劳动者队伍。

因此,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劳动力绝对供给增加,相对过剩人口形成了。这种过剩人口,不是绝对的,即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能保证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而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这部分劳动者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因而是相对人口过剩。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3. 劳动力作为一种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和原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一样,是一次性转移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只在一次

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小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4. 技术先进的产品之所以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是因为先进技术能创造更多价值。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技术先进的产品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的本质是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这是因为:生产该产品的劳动时间因为先进技术而减少,并且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就有超额剩余价值产生,利润空间也就增大了。同时,先进的技术可能会提高产品的质量,在竞争中获胜,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赚取更多的利润。

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其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能够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创造上。但是,在商品生产中,物化形式的科学技术进入劳动过程,但不进入价值增殖过程。

可见,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创造价值,而是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的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价值。

5. 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上,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只能被动地服从生产。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有两种分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后者实际上也就是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这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生产,也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分配。一些人以出资者的方式参与生产活动,他们就以投资分红的形式参与利润的分配; 如果以劳动者的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就以下资的形式参与分配。

(2)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在生产之前,必须进行生产资料的分配,即确定生产资料是归某个阶级、集团所有还是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问题; 同时,还必须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力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因此,不能笼统的说是生产决定分配还是分配决定生产,要在具体的情况下做出具体的分析。

6. 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且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社会化大生产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要求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和协作。这种分工和协作关系,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发达和紧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大生产,离不开国际交往,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这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商品交换和资本的流动,获得本国希望得到的比较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可以节省社会劳动,获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和壮大自己。

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构成具有双重意义:

①从实物形态上看,资本的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因此,马克思把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②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马克思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①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乘」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总是千方百计地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就随之提高。同时,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从而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既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又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从而造成日益增多的产业后备军,使无产阶级陷于失业、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