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20世纪中国主流开放思想的历史演变

关键词:主流开放思想,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摘要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转变的过程。从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其“开放主义”到20世纪末邓小平提出的全方位开放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家的开放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提出、发展、成熟的过程。对这一时期主流开放思想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历史演变的逻辑,有助于我们重点加深对邓小平开放思想的理解,总结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向前发展。目前,关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开放思想专题研究的文章虽然不少,但是把三个人的开放思想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主题中去研究的文章寥若晨星。三个人的开放思想代表着20世纪中国开放思想演变的不同历史阶段,为了完成民族独立,国家振兴的历史任务,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三个人提出了自己各具特色的开放思想,其中一条红线贯穿于三个人的开放思想中,这就是随着历史的前进,三个人围绕着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转变的内在逻辑,提出其开放思想,显示出其思想发展的继承性。另一方面,由于时代与历史发展的阶段不同,其面临的历史任务各异,三个人在思想发展上又进一步创新,这也使其开放思想各具特色。通过对三个人开放思想演变的分析,得出了中国开放思想在20世纪末达到成熟的结论。这也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首先对中国20世纪主流开放思想作了界定。所谓主流开放思想是指 一种主动开放思想。在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开放思想,一种是主动开放 思想,在争取或掌握主权的条件下,对国外合理的东西鉴别、吸收、为其所用。这 样有利于民族发展,有利于融人世界潮流,因而,也是进步的;另一种是被动开放 思想,是在丧失主权的条件下,被迫地接受国外的东西,不加分析与鉴别,这种情 况下的开放往往造成民族利益的丧失,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这里主要论 述的中国主流开放思想是一种主动开放思想,纵观中国20世纪历史,主要出现了孙 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的主动开放思想。三个人的开放思想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新代 表着20世纪中国主流开放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部分 孙中山的“开放主义”。孙中山是中国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思想转变的提出者,他敏锐地觉察到近代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主张对外开放,形成了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思想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开放主义”体系,但是由于其本身的阶级局限和所处的时代局限,孙中山的开放思想很难实现。   第三部分 毛泽东的开放思想。毛泽东是中国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思想转变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解决了孙中山开放思想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难题,找到了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思想转变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回了国家主权。建国后进一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开放思想体系,但由于时代与认识的局限,毛泽东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犯了错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其开放思想趋于保守,中国开放之门也曾一度关闭。   第四部分 邓小平的开放思想。邓小平是中国由被动开放向主动开放转变的完成者。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了毛泽东所未能解决的历史难题,指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主题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虽然是对立的,但在某些方面却是相通的,可以互相补充,为其所用。这就为邓小平开放思想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全方位开放思想是在新时期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20世纪末把中国开放思想推向成熟,具体表现在对外开放思想规律的把握上,在处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上,以及处理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邓小平开放思想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指导作用。   第五部分 通过对20世纪中国主流开放思想历史与演变过程的分析,把握其曲 折前进的特点,得出了成熟的开放思想必须是经过几代人的继承与发展;必须牢牢 把握国家主权;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几点启示,给我们社会主 义改革与开放事业以启迪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