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测验的信度? 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其实质是对测验控制误差的能力、对测验的结果准确、可靠地传达真值信息能力的量度。理论上定义为对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信度,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总变异数)。常用的信度的估计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分半信度。不同信度系数的估计方法以不同的假设和前提条件为基础,不能仅以数值来比较其信度的高低。
(2)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
①受试者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其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力、求胜心、做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团体被试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若团体的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同样会使测验总分的分布变窄,低估测量的真正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被试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景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验工具方面。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题目太难或太容易等都会而影响信度。
⑤施测间隔时间。以再测法或副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异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
2. 你认为应该如何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
【答案】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三个方面。人生观的形成一稳固时期在成年早期。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①树立正确的的人生目标。对人生目标的看法是价值观的核心成分。
②选择正确的人生手段。人生手段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证,对人生手段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个人所选择的人生道路。
③建立合理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也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它反映了价值观的动力特征。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观是一个多层式、多维度、多侧面的复杂心理组合体。它既包含个人对道德目标、道德认知、道德手段、道德效果的看法,也包含在更深层次上的一些道德心理成分,如道德动机、道德信念等,还涉及到个人道德价值的取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正确的道德目标、激发正确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的道德手段。
②引导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取向,包括爱国主义的树立、集体主义的树立以及利他主义的树立。
(3)树立正确的社会观
①树立正确的人际观。人际观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对交往客体及其属性与满足交往主体需要的程度、重要性做出评价的观念系统,它包括对人际交往的动机、目标、手段等的基本态度和看法。
②树立正确的自我观。自我观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观念系统。它主要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组成。
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审美价值的把握,包括人们从审美角度做出的判断、评价和态度,是人们分辨美丑时所持的基本观念。审美观的形成,受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审美实践等因素的制约。
④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所持基本态度的观念系统。对幸福的理解第一是事业成功,第二是健康和金钱。
⑤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宗教观是个人对宗教彳目仰、宗教价值、宗教活动等基本宗教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从心理学角度看,个人宗教观的形成受到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灌输与宗教教育、遵从和自居作用、归因和认知失调等。
总而言之,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
3. 联系实际说明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答案】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主要有:
(1)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人到老年期,由于生理、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以及退休后角色地位、社会交往的变化,比较容易产生抑郁感、孤独感、衰老感和自卑感等消极情绪情感。国内的某些调查资料说明了这一特点。
(2)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老年人的情感体验比较深刻。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道德感、美感方面。
(3)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影响老年人情绪体验的事件(或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在这些纷繁的影响因素中,由于相同
的事件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人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由于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期望水平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激发情绪体验的事件类别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尽相同的。
4. 请说明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和意义。
【答案】(1)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正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2)最近发展区的意义
最理想的教学要求是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而不是依据儿童过去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斯基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即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5. 简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的主要表现。
【答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的主要表现为
(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2)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与此同时,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并存
在某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 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