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一项典型的儿童前瞻性记忆实验中,先向儿童介绍一个叫嘟嘟的鼹鼠玩偶,并告诉儿童,鼹鼠嘟嘟有很多图片,但它在白天看不到东西,请帮它把这些图片的名字读出来,但是嘟嘟很害怕动物(如牛、羊、猪等), 如果发现了动物的图片,就把它们藏起来,请根据实验任务的描述,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中前瞻性记忆的任务是什么?衡量的指标是什么?
(2)该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前瞻记忆实验?
【答案】(1)该实验中前瞻性记忆的任务是让儿童将动物图片藏起来。衡量指标是选择图片的准确率。
(2)此实验属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类型。
2. 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就下图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图中A 、B 、C 表示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说明几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Maslow , 1954)
【答案】(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个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个体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个体渴望与人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并在其群体和家庭中拥有地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等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需要。
③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2)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的关系
①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只有在低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②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往往有多种需要,但有一种需要占优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婴儿期,生理需要在其行为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青少年期,尊重需要开始占优势;青年中期、晚期,自我实现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③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作用就逐渐减弱;另一种需要就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
④新的需要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演进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3. 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案】(1)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2)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两大类:
①外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不同的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b. 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会影响到反应时的长短。
c. 刺激物的复杂程度:刺激物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到反应时。
d. 刺激呈现的位置:不同的呈现位置会影响到反应时。
e.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时间和空间因素的累加会影响到反应时。
f. 其他来自环境和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反应时。
②机体因素包括: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等。
4. 朱智贤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了阐述?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朱智贤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2)朱智贤的主要观点
①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朱智贤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
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都为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这个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主体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从学习到心理发展,人类心理要经过一系列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那种高于主体的原有水平,经过主体主观努力后又能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
④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质的变化,就表现出年龄特征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点。
5. 阐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并分别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1)认知资源理论
①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是从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注意的。认为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对刺激的加工需要占用认知资源,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不同。刺激越复杂或加工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
②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自动地占用认知资源,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人对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灵活的,人可以根据情境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新异刺激上。
③举例:一个技术娴熟的司机,开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可以一边开车一笔恩和别人交谈。但是当遇到堵车时,则需要停下谈话,而小心翼翼的开车。
(2)双加工理论
①谢夫林等人认为,认知加工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是自动化进行的;自动化加工发生比较快,形成之后加工过程较难改变。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②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有可能转变为自动化加工。例如,初学一种动作技能(如骑自行车)时,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经过不断练习,已经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时,就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注意了。
③举例:人们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在同时进行
,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
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6. 简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的主要表现。
【答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的主要表现为
(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2)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