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801生物化学之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周蛋白。
【答案】外周蛋白是指以非共价键结合于膜表面,可被高浓度的尿素、盐溶液洗脱的蛋白质。
2. 糖的变旋性。
【答案】糖的变旋性是由开链结构与环状结构在形成平衡体系过程中的比旋光度变化所引起的。在溶液中 葡萄糖可转变为开链式结构,再由开链式结构转变为葡萄糖;同样葡萄糖也转变为开链式结构,再转变为葡萄糖。经过一段时间后,三种异构体达到平衡,形成一个互变异构平衡体系,其比旋光度亦不再改变。
3. 蛋白质拼接(protein splicing )。
【答案】蛋白质拼接是指将一条多肽链中的一段氨基酸序列切除、同时将两端的氨基酸序列连接在一起的翻译后加工方式。
4. 肽(peptide )。
【答案】肽是氨基酸的线性聚合物,常称肽链(peptidechain )。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构成的大分子。
5. 流体镶嵌模型。
【答案】流动镶嵌模型是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侧向扩散。
6. 抗毒素。
【答案】抗毒素是一类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能中和相应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机体经产生外毒素而致病的病原菌感染后即能产生抗毒素。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可丧失毒性而保持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应用类毒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可以预防疾病。
7. 复制起点(replication origin)。
【答案】复制起点是体内DNA 复制具有相对固定的起点。DNA 分子中开始复制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复制起点或复制原点。
8.
【答案】是指在标准条件下(一般定为0.18mol/L阳离子浓度,400核苷酸长的片段)测得的复性率达0.5时的Cot 值
二、问答题
9. 是不是所有的酶都遵守米氏方程,哪类酶不遵守? 他们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曲线有什么区别?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酶都遵守米氏方程,别构酶就是一种。在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图中,别构酶动力学曲线呈S 形,符合米氏方程的酶的动力学曲线呈双曲线形。别构酶通常由多个亚基构成,底物或效应因子与一个亚基结合会对另一个亚基的结合行为造成影响。
10.请简要描述反义RNA 调控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
【答案】反义
译的直接抑制或与靶翻译功能。可能是反义调控基因表达的基本机制分为三类。 直接作用于其靶分子对的SD 序列和(或)编码区,引起翻酶的敏感性增加,使其降解。 的结合后引起该双链与与靶(1)转录前调控:这类反义(2)转录后调控:反义的SD 序列的上游非编码区结合,从而抑制靶的上游序列结合后会引起核糖体结合位点区域的二级结构
可直接抑制靶的转录。 发生改变,因而阻止了核糖体的结合。 (3)复制前调控:反义
11.简述脂肪酸通过细胞膜(线粒体膜)的转运方式。
【答案】短或中长链的脂肪酸可容易地渗透通过线粒体内膜,但是更长链的脂肪酸就不能轻易透过其内膜。需要以肉碱(3-羟-4-三甲基铵丁酸)为载体,将脂肪酸以脂酰基形式从线粒体膜外转到膜内。线粒体内膜的两侧均有肉碱脂酰转移酶。位于线粒体内膜外侧的肉碱脂酰转移酶催
化脂酰与极性的肉碱分子结合,
该反应使基团脱下,肉碱分子进行取代,生成的脂酰肉
脂酰即可在线粒体基质中碱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移位酶穿过内膜。进入膜内侧的脂酰肉碱又经线粒体内膜内侧的肉碱脂酰转移酶催化,把脂酰基转移给线粒体内的重新转变成脂酰 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释放的肉碱经运送脂酰肉碱入基质的移位酶协助又回到线粒体外细胞质中。
12.试分析为什么厌氧微生物会含有某些柠檬酸循环途径中的酶但却没有完整的柠檬酸循环?
【答案】因为该循环的某些中间代谢物,
如柠檬酸和琥珀酰等是其他生物分子的合成前体,即便是厌氧微生物也必须具备合成这些中间代谢物的能力,而完整的柠檬酸循环则会产生最
终需要被再氧化的还原性辅酶。
13.高等植物基因工程中,进行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基因转移技术,包括基因枪法、原生质体法、脂质体法、 花粉管通道法、电激转化法、PEG 介导转化方法等,其中基因枪转化法是代表。另一类是生物介导的转化方法,
主要有农杆菌介导和病毒介导两种转化方法,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转化率高,广泛应 用于双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
14.人被毒蛇咬后,可致命,为什么?
【答案】因为蛇毒中含有磷脂酶A2,它使甘油醇磷脂水解,将C2上的脂酸释放,产生大量溶血甘油醇磷脂,溶血甘油醇磷脂作为两亲分子引起红细胞膜的破裂,大范围的溶血会威胁到生命。另外蛇毒中含有神经毒蛋白,导致神经麻痹,危及生命。
15.葡萄糖的第二位碳用标记,在有氧情况下进行彻底降解。问经过几轮三羧酸循环,该同位素碳可作为C02释放?
【答案】葡萄糖的第2位用
两种可能的异构体:
体中的都可以作为释放。
16.试比较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Ⅱ的异同。
【答案】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 和II 共同点是:都是催化游离氨
不同点在于:
氨甲酰磷酸合
在于胞质中,参与尿嘧啶的合成。
与TCA
循环产生的存反应生成氨甲酰磷酸;都要消耗2分子A TP ; N-乙酰Glu
激活氨甲酰磷酸合存在于线粒体中,参与尿素的合成;氨甲酰磷酸合标记,产生经第一轮循环中生成的草酰乙酸有在第二轮循环中,两种异构三、论述题
17.什么是三羧酸循环,它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案】三羧酸循环是由四碳原子的草酰乙酸与二碳原子的乙酰辅酸A 缩合成具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脱氢和脱羧反应后又以草酰乙酸的再生结束。由于循环中首先生成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故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简称
三羧酸循环途径共有九步反应;循环中缩环,
为了纪念德国科学家循环。 在阐明三羧酸循环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三羧酸循环途径又被称为的生成方式是两次脱羧反应;在这九步反应中有
为多个反应是可逆的,但由于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a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可逆,故循环只能单方向进行;整个循环有4次脱氢,脱下的4对氢原子,其中3对以
受氢体,1对以为受氢体;循环中各中间产物不断地被消耗和补充,使循环处于动态平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