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705语言学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流音变

【答案】(1)语流音变的内涵

语流音变指的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2)语流音变的类型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①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它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比方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ph /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②异化现象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比方北京话的上声是个发起来比较费力的低曲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调同“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

③弱化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

h 表现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高元音/iuy/除外)央化。比方北京话口语中“木头”/mutou/弱化成

/muto/“妈妈”/mama/弱化成

/mah /。

214④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称作“合音”。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mon/常说

成[nim], “我们”常说成[wom]]或[m],“豆腐”/toufu/说成[tou5lf‘]; 三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落,前两词还发生了合音。

总之,语流音变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变化,使得语言更流畅的表达意义,使得交际更加方便。

2.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3.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

21421421451

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决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4. 音质

【答案】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这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

二、简答题

5. 词是什么? 请指明下面例子中哪些是词,哪些不是词:

写字 编辑 小碗 骑马 领航 红花(一种药材) 红花(红色的花) 膨 高

【答案】词是一种语言建筑材料的单位,也就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题中词语有:写字、编辑、骑马、领航、红花(一种药材)、高

其余“小碗、红花(红色的花)”是短语,“膨”是语素。

6. 举例说明词义包括哪些内容? 并从下列词语中归纳出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组合的方式。

立功 怪诞 裙钗 虎穴 带鱼 忘记

【答案】(1)词义的内容

词汇意义可分理性义、色彩义和语法义。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一一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①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称为理性义,或称概念义、主要意义。如:

赡养: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

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②色彩义

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也可称做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a. 感情色彩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或贬义色彩,如“英雄”、“叛徒”。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

如“山脉”。

b. 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称为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赡养”、“晦涩”都具有书面语体色彩。

c. 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如“云海”

③语法义

语法义指的是每个词脱离上下文语境而具有的意义,具体反映在词的类型和语法特征几个方面。如“忘记”这一词的语法意义有,该词属于名词,可以与形容词等词连用,可以作主语宾语等语法成分。

(2)上述例子反映的语素义之间组合和词义的关系

语素义之间的组合和词义的关系多种多样,上述例子中主要有:

①语素义以并列组合的形式共同形成词义。如“怪诞”、裙钗,是由两个形容词共同组合成的,形成更加丰富的词义,“怪诞”既具有奇怪又具有荒诞的含义,而裙钗更是共同组合,表示年轻貌美的女子。

②各语素义共同修饰或作用形成词义。如“虎穴”、“带鱼”是由定语修饰名词,限定范围,是词义更加明确; 再如“立功”则是有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宾结构,共同作用组成新的词义。

③在各语素义中取其中某一个来代表该词的词义,众语素义中偏向某一语素义。如“忘记”这是由两个表示并列联合关系的语素义组成,但是在词义的形成中只取了语素义“遗忘”这一部分的意义。

7. 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答案】语言发展的现象是错综纷繁的,但是通过对这些纷繁现象的深入研究,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可以概括出一些对所有同类现象都适应的公式。这些公式表明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趋势,它们就是语言发展的规律。

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中古时声母本来是[*k-],这些声母到了现代的普通话里,有的仍旧是[k-],有的却变成了。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就能发现[*k-]的这种分化是以后面的

,否则音为转移的,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凡后面有[*-i、-i 、-j-、-Jw-]等音的[*k-]门都一律变为

情况。[*k‘-]由于韵母的不同而分化为[k‘-]和

iei]>

了; [*x-]则分化为[x-]和就不变。如果我们再看看中古其它舌根音[*k‘-][*x-],我们就会发现在它们的发展中也有同样的,例如“看”[*k‘an]>[k‘an], “启”[*k、“香”。,例如“荒”我们还知道,中古汉语的舌尖齿酿音[*ts-, ts ‘-、s-]在上述条件下,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都变成。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些表面上迥然不同的现象中,找到它们的本质联系,从而概括出“各种舌根音和舌尖齿酿音因为受最高前兀音或与这种兀音部位接近的半元音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