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888政府经济学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革命

【答案】政治革命是指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政治革命的斗争锋芒“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革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

2. 斯多葛主义

【答案】斯多葛哲学从公元前3世纪后期逐步盛行。斯多葛学派主张人类的普遍性以及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之上的世界秩序。该学派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他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观念分析罗马历史和政制。在波里比阿看来,罗马迅速崛起的根源在于其政治制度。后来思想家西塞罗发展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学说,认为自然法是建立在宇宙神圣秩序和人类理性和社会性的坚实基础之上的。这一自然法思想被运用于罗马法,并通过罗马法为后来的天主教信条所继承,最终成为近代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资源。

3. 政党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②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③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

④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4.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而只有介入政治生活,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来实现自己利益的集团才是政治社团。

5. 司法独立

【答案】“司法独立”是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所谓司法独立,根据资产阶级国家宪法和法律以及学者的解释,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涉,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活动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二是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也不受另一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也不能在其进行具体审判时进行干涉,而只能在其判决作出后,依上诉程序变更其判决。三是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坚持独立,不受各方意见包括检察官起诉的影响,法官按“自由心证”的原则办案,也就是说法官凭自己的“良心”审理案件、行使权力。

6. 政治态度

【答案】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与其他政治心理构成要素相比较,政治态度有着自己的特点:

①政治态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它不是心理反应本身,而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规定。政治态度是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和配置便构成了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

②它是综合性的心理要素,这就是说,政治态度既不是与其他心理要素并列存在的,也不是在其他心理形成时形成的,而是其他心理要素形成以后的心理结果。当政治心理活动表现为特定的政治态度时,它已不是某一心理要素的单独表现,而是一种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在内系统而且定型的信念体系。政治态度在政治心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必经环节,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

7. 新制度主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流派。作为对制度主义的回归,新制度主义重新强调了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在制度的动态运动中去探求制度对政治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度与行动和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新制度主义看来,政治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政治行动及其后果。具体而言,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两个核心假设是:政治制度创造着秩序和政治行动的可预期性的基本要素; 能够被特定人群所理解的例行性的行为过程,一方面将制度结构转化为政治行动,另一方面又将行动汇集为制度性的稳定与变迁。以这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新制度主义”的大旗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流派,目前在西方有着较大影响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主要有三个: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8. 政治冷漠

【答案】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 于政治问

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行为方式,政治冷漠可能出自四方面的原因:

(1)经过长期的政治浩劫之后,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疲倦反感或对于政治目标失去信心而对政治无动于衷。

(2)政治权力的权威基础和效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参与的功能下降。

(3)政治权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们对于政治管理的信任程度下降,进而导致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下降。

(4)在社会制度完善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因为政治机构已替其成员解决大部分问题,故有些公民觉得其关心政治与参加政治与否均无所谓,从而不参与政治。

二、辨析题

9. 政治管理就是治理国家的全部活动。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管理行为是指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

(1)政治管理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作为政治权力主体的行为,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一样,出发点在于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但是,政治管理实现这一利益和要求的方式和意义与政治统治行为不同,首先,它是通过实现特定的共同利益,来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的。其次,政治权力主体是通过协调小同的利益矛盾,规范和规制在此基础上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来实现其利益和要求的。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这些协调和规范,为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实现提供了条件。

(2)政治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的内在矛盾。政治管理以协调纵向和横向的社会利益矛盾,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解决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性。同时,政治管理以实现不同意义上的社会共同利益,来实现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从而保持和保证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同一性。

政治管理的功能,实际形成了对于政治管理行为的社会衡量标准,这就是说,政治管理行为是否有效和有效程度,是以协调和规范社会利益矛盾和实现特定社会共同利益为衡量标尺的,纵向和横向的利益矛盾得以协调和规范的程度,特定社会共同利益得以实现的程度,成为衡量政治权力进行政治管理有效程度的标志。

(3)政治管理的行为内容是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和公共事务。政治管理的过程,是把政治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实际社会结果的过翟。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协调、规范和解决不同利益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行为,体现为具体的公共职能的承担和公共事务的处理。因此,实际而具体的公共事务成为政治管理的日常活动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政治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对于政治生活中的人的管理,是对于社会成员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制、组织、指挥、规范、监督和协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