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民族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民主的价值取向

【答案】民主的价值取向,是指通过新闻报道,帮助受众树立起公民意识,参与社会改革进程,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的价值取向更强调了让百姓说话。“民生新闻”的广播电视栏目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鼓励听众和观众积极地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对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沦,并最终形成公共意见。民生新闻的互动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 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

【答案】广播电视传播中的音响,是指广播电视声音语言及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即那些没有纳入有声语言逻辑表达序列和音乐逻辑表达序列的声音。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与后期制作配音的音响效果两种。

3. 日记卡

【答案】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访者在调查公司专门设计的一个本子或卡片上记录下自己听广播或看电视的时间、频率或频道、节目内容等等。以‘旧记卡”进行调查最早开始于1937年,密执安大学的加里森设计出一种表格,表格上每巧分钟一栏,要求受访者填写当天收听的电台、节目等情况。人员测量仪答:人员测量仪是指使用电子仪器监测样本户家中电视机的活动,结合样本的收视状态自动记录样本的收视}h}况。这种实时测量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视听率调查的精度与时效,可以避免回忆或日记法中的人为失误。但测量仪的生产、安装费用较高,相应的样本数量及样本更换周期就会受到限制; 且设备操控较为烦琐,容易使老人、儿童等受访人的收视行为被低估。

4. 节目设置

【答案】节目设置是指根据媒介环境、受众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每个节日的定位、目的、内容、时段、长短,明确各个节目的分工与配合,以及节目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对于专业频道来说,节目设置是从整体上体现频道定位和频道专业化程度,是显示频道个性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5. 真人秀

【答案】真人秀,又称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特点。3. )’一播剧答:广播剧是指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

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6. 简述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答案】由于澳门当局不于预香港广播电视机构对澳门的信号覆盖,澳门居民可以轻易受到香港地区的广播电视信号,尤其是在电视方面,澳门本土的竞争力并不强。

(1)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

①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起步于1930年代,澳门电台是澳门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电台。1982年并入政府出资组成的公共企业一一澳门广播电视公司,电台部分分为中文台和葡文台,并增加新闻广播。

②1950年,葡萄牙人创办了私营的绿邮广播电台,1993年宣布暂停广播。2000年3月,重新开播,节目覆盖面扩展到香港和珠只角地区; 该台在每天的播音中设置8小时的葡文节目。

(2)澳门地区的电视广播

①1984年5月14日“澳广视”开播了旗下的电视台,主要覆盖澳门本地,开始设一个频道轮流播出中文和葡文的电视节目。1996年,澳门宇宙卫星电视公司(通常简称为“澳门卫视”)成立。1999年12月,澳门卫视开播了澳门卫视旅游频道,为24小时播出的卫星电视; 澳门卫视自办有旅游台、亚洲台、五星台(POP 频道)、生活频道、财经台和卡通台等,转播节目约50余套。

②2000年7月,澳门有线电视正式开播,到2003年有线电视己覆盖澳门40}; 2005年7月,澳门有线电视频道增加到70个。2002年10月28口,澳门莲花卫视(lotusSatelliteTVMacau )开播; 2008年12月,正式获得澳门政府批出卫视频道执照。

32003年前后,“澳广视”财政问题一度严重,2004年10月澳门政府宣布“澳广视”提供公营服务,正式成为“公营广播机构”。2005年,澳门特区政府购买了“澳广视”全部股份。

澳门广播电视业的另‘个显著特点就是卫星电视业务比较发达,特区政府为推动澳门传播事业,强调要对外开放卫星电视业务。但卫星电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主要并不是针对本地受众而设立的,因此这些卫星电视只是基地设在澳门的电视机构,同样不能算是澳门本土的电视台。

7. 有线电视

【答案】有线电视(CableTelevision , CATV ),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 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是利用线缆传输信号,目前国际上传输视频信号的通用媒介是同轴电缆和光学纤维。

8. 硬话题

【答案】硬话题主要是指新闻时政、公共事务方面的话题,往往是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或者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而引发的社会话题来进行讨论。与时事新闻往往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别相似,新闻时政、公共事务和社会生活类谈话节目的话题往往也可以

分成硬话题和软话题两大类。

9. 实况音响

【答案】实况音响又称现场声或同期声,是在广播电视节目录制和摄制现场采集的音响,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再现事实、场景的声音形态,给听众和观众创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增强传播的感染力。实况音响还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可以传递出现场的具体信息和细节。

10.“吊床式”编排法

【答案】“吊床式”节目构成(hammocking ),顾名思义,就好像吊床的两端被系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那样,在节目编排时,会将一个相对收视(收听)率较低或视听率不易预测的节目,特意安排在两个较受欢迎的强势节目之间。

11.简述戒严时期台湾广播的特点。

【答案】台湾地区广播事业在“戒严”时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因为当时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有着与现在台湾广播不一样的生态与特点。

(1)对广播宣传严密管理与审查。国民党迁台初期,岛内局势复杂、国际地位孤立,1949年5月起,台湾地区进入了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时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当局对广播业同样实行严密的管控措施。

1952年,国民党当局成立广播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广播电台的设置与审查、广播节目的设计与指导、广播资料审查与供应、广播从业人员的审核与登记,以及其他广播事业的稽核等业务。当局的基本政策态度是:对党营、军营的广播进行扶持,对公营广播进行辅助,对民营电台采取适度开放的政策。

(2)国民党实际控制下的“中广”与军政广播,主控台湾广播业及宣传导向。从1949年国民党当局全面迁台到1980年代的30多年间,台湾广播电台体系与格局基本没有变化。

(3)对祖国大陆的“反共”宣传与“国际”广播。国民党当局不惜动甩大量资源扩大对大陆进行所谓的“心战”宣传,广播就是其中的主要媒介之一。从1950年11月起,“中广”就以“中央广播电台”的呼号对大陆进行广播,每天播出6小时节日。1949年起,“中广”还以“自由中国之声”为台呼,以国语、英语开始“对外”广播,后来广播语种逐渐增加到15种(包括方言)。另外“亚洲之声”的广播则主要针对大陆及东南亚为广播日标。

(4)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台。在台湾发展初期,广播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便利的媒介(尤其是作为娱乐工具),一批新型的民营广播得以兴起。到1972年台湾三家电视台成立,广播影响力受到冲击而明显下降,民间电台因此成立“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加强合作。这一时期的民营电台普遍重视新闻节目、丰富娱乐节目(以音乐与广播剧为主),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5)专业电台的成立。设立、强化专业电台是台湾1950年代以后的台湾广播的一个重点,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为适应不同层面、不同族群的听众需要,电台成立一批专业电台:如台中农民电台(为农民提供相关消息)、“警察”电台(提供路况资讯)、教育电台(从事“空中教